“我们下雨前收了400亩玉米,在玉米囤里放了7天了,地里还有1800亩没收。”10月的连绵阴雨,让景县秋实种植业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张国华有些发愁。
10月11日上午,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的专家团队来到景县,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民“支招”。
合作社的大场院里存放着收获的玉米,穗穗颗粒饱满,看着甚是喜人。“今年玉米长得很好,但是这几天连续阴雨,玉米堆中间出现高温,甚至有少量玉米发霉或者发芽,得赶紧想办法。”张国华说。
降雨稍歇,张国华新买的“玉米囤翻转机”派上了用场。吊车、叉车齐上阵,把一个个3吨多重的玉米囤放在翻转机上,一按遥控,整个囤就翻了过来。“这玉米囤是我们自己改进的,底下加了个托盘,叉车一钻就能搬走,放机子上翻一遍,通风散热,能缓解发霉发芽情况。”
“您这办法挺巧!”专家团一边走进玉米地查看情况,一边和张国华交流起来。
田里的玉米秆棵棵挺拔齐整,饱满的棒穗已经充分灌浆。看着张国华紧锁的眉头,节水技术研究室主任党红凯说道:“其实这一次的降雨也是有利好因素的,咱们适期的晚收有助于单产提升,今年墒情适宜,10月中下旬气温比常年偏高,也有利于为晚播小麦争取光热资源。”
张国华点点头,忙问下一步该注意什么。
“首先要及时关注天气,赶紧排查田间积水情况,尽早排水晾墒;第二要适期收获,及时为小麦腾茬;第三,咱们要抢天时、抢墒情、抢播种。”看张国华神色渐缓,党红凯继续说道,“注意播种要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过程服从质量。越是晚播,越要选对光温敏感的品种,适当增加播量,增施磷钾肥,还要用好大型农机,保证整地质量。”专家说得实在,张国华听得认真。
聊天中提到县里给了政策,张国华忙打开这份《景县2025年加快秋收安全储粮奖补办法》给众人看。政策是10日下发的,涉及鼓励以乡镇为主体,利用村庄学校操场、厂房空地等为农户、经营主体提供晾晒、存粮条件;组建志愿者抢收队伍;烘干每吨补贴60元等内容。
“有政府撑腰,有专家指点,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张国华说。
天虽未晴,人未停歇。田间地头,农民不等不靠,翻转通风、抢排积水、调度农机;专家现场授课,面对面讲技术、答疑惑;政府及时出政策、给补贴、通渠道。
“总书记说过,‘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张国华说着,又指挥起吊车,把一囤玉米稳稳地翻了个个儿。阳光虽未露脸,但,希望已在这一囤一车、一言一行中,悄然生长。
王雅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