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水市阜城县蒋坊乡立足资源禀赋,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用“产业链”串起 “增收链”,探索出一条“党建赋能、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该乡西瓜、甜瓜、金银花、优质黄桃、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仅今年上半年,全乡特色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较去年同期增长10%,为乡村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蒋坊乡党委负责人道出原因。该乡创新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分散的种植户、养殖户凝聚成“产业共同体”。通过资源整合、技术统一与销路共享,农户不仅获得稳定技术指导,更能依托合作社直面广阔市场,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好产品更需亮品牌。乡党委积极引导农户注册特色商标,严控产品品质,推动生态产品向“优质优价”转型。贴上绿色标签的“寇老头”葡萄成功打入一线城市商超和电商平台,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品牌溢价日益凸显。


党组织主动作为,成为产业发展的“红娘”和“引擎”。在乡党委引领和能人大户的带动下,党群同心同策,东伊、崔城寺头等村建起以种植射干为主的百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亩均收益超3000元,辐射带动80余户群众增收。


该乡特色养殖业也蓬勃发展。在后蒋村的鸽舍里,一排排鸽笼整齐划一,养殖户蒋东伟穿梭其间,忙着添料、换水、清洁。“棚里9000多对鸽子,平均每月出栏幼鸽5000只,加上鸽子蛋,一年收益真不错。”蒋东伟喜滋滋地算起收益账。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蒋坊乡紧扣“一村一品”思路,鼓励各村以特色种养为主线,持续拓展乡村生态、休闲等功能,形成多元发展格局。蒋坊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党建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不断升级,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产业发展中持续攀升。


通讯员 殷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