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衡水市区铁路立交桥排涝能力提升项目全标段完工并顺利投入使用,这座历时数月精心打造的“城市排水防线”,通过新建泵站、扩容蓄水池、铺设输水管道等举措,全面增强了城市内涝防御能力。


作为衡水市2025年20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该项目围绕中华大街、育才大街、新桥北街三个重点区域的泵站展开系统升级。包括在中华大街泵站院内新建100立方米蓄水池,增置200千伏安变压器,并在站北路铺设1550米直径500毫米的输水管道直达育才大街泵站;在育才大街泵站院内新建200立方米蓄水池,配套增设变压器,在站北路敷设管道接入前进大街明渠;在新桥北街泵站院内新建100立方米蓄水池,新增变压器,沿新桥北街铺设管道至和平路雨水管网闸口。


“项目建设面临多重挑战,施工场地紧邻交通主干道,地下燃气、电力管线错综复杂。”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工程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为减少施工影响,团队白天采用静音设备精细化作业,夜间抢抓工期铺设管道,并联合交管部门动态调整交通疏导方案,制定科学严谨的施工计划,最大限度保护既有市政设施,实现工程推进与市民出行两不误。


如今,随着项目全面投用,市区铁路立交桥区域的内涝防御能力得到质的飞跃。极端降雨时,三大泵站可快速将积水引流至河渠,不仅避免桥下“看海”现象,更显著降低积水对铁路运行及周边设施的安全隐患。“以前积水严重时,我们需要人工强排,现在泵站自动化运行,效率提升了1倍以上。”泵站值守人员指着智能控制系统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排涝系统运维机制,通过智能化监测设备实时掌握管网运行数据,让这项民生工程真正成为守护城市安全的“硬核屏障”,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