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期。7月16日,由衡水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的2025年度衡水湖夏季增殖放流活动在衡水湖综合管理局西侧码头举行。本次增殖放流共增殖放流苗种8825.37万尾,包括黄颡鱼苗种53.17万尾,泥鳅苗种258.1万尾,青虾苗种8514.1万尾。


放流泥鳅苗种。


当天早晨,放流船只停靠在码头,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鱼种进行抽样查验,查验合格后放流活动正式开始。只见放流船离岸向湖中驶去,放流人员遂将各类鱼种依次倒入湖中。在放流青虾苗种环节,放流人员将一袋袋装满苗种的塑料袋破开,随即虾苗跟随流水跃入湖中,潜入湖水深处。“青虾属于衡水湖水域的传统物种,皮薄、肉质细嫩鲜美,不仅对于改善和净化衡水湖水质具有重要作用,还将为当地渔民带来经济效益。”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科工作人员介绍,此外,此次增殖放流的泥鳅为杂食性鱼类,以植物碎屑和藻类等为食,有时也吃水底泥渣中的腐殖质,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而黄颡鱼作为优质的淡水鱼类,其广泛的食性和较快的生长速度,也有助于改善水质,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放流黄颡鱼苗种。


此次增殖放流,对于丰富衡水湖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以及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增殖放流现场,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还向围观群众宣传科普渔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解答群众的疑问,增强群众对衡水湖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确保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有效性,下阶段,市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社会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使衡水湖的水更净、景更美。


放流青虾苗种。


衡水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是华北平原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东亚蓝宝石”等美誉。近年来,我市在增加衡水湖渔业资源的同时,不断加强对衡水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采取增殖放流、延长禁渔期等一系列举措并取得显著成效。


摄影:杜俊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