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经各地推荐和专家评议,全国共有51个案例入选。其中,由我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报送的武强汇名轩年画非遗工坊案例——《木版年画:新年画描绘幸福生活》入选。这是我市自2023年衡水内画非遗工坊案例入选第一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以来,又一非遗工坊案例入选,为我市进一步推动非遗工坊建设提质增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武强木版年画始于宋元时代,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是首批入选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武强木版年画汇名轩非遗工坊,依托承载着传统智慧与历史底蕴的木版年画,积极探索非遗传承发展的新途径,持续探索“非遗+”的新方式、新方向,以“非遗+研学”开启消费新场景,以“非遗+培训”践行保护传承新方法,以“非遗+创业”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以“非遗+农业”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在致力于传统年画守正创新的同时,促进非遗传承与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让非遗焕发新的生命力。


汇名轩非遗工坊内,学员们正在用心创作。 陈康 摄


非遗工坊,指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是各地开展非遗保护、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载体,在带动当地群众就近灵活就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全市已建设非遗工坊88家,实现了非遗工坊“县域全覆盖”,非遗工坊成为我市文旅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加强非遗文化保护、促进就业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积极发挥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非遗工坊在推动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的积极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