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午11时许,位于衡水市桃城区中华大街街道的幸福食堂陆续迎来不少老年人就餐。“十多样菜呢,荤素搭配有营养,离家近,价格也不高。”今年79岁的社区居民张先生说,买菜做饭对独居老人来说是一件麻烦事,有了这个社区食堂他再也不用愁中午吃什么了。


社区食堂是老年助餐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立足于破解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我市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乡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从优化助餐服务供给、提升助餐服务质量、推动助餐服务持续发展、加强助餐服务监督管理、强化实施保障等方面,把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等工作范畴,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实际工作中,我市持续加强老年助餐服务改革创新力度,逐步探索出三种模式,提升老年助餐服务品质。市场主导型,实行“市场主体+孝老食堂”模式,开展“市场主导”助餐服务,由政府引导,企业利用自有或租赁资源自主经营,开展为老助餐服务,并引入社会力量捐助,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密切联系各界商会和热心公益的企业、个人,使其成为“孝老食堂”建设的亲身参与者。公建民营型,实行“公有资源+孝老食堂”模式,开展“公建民营”助餐服务,由政府统筹协调集体用房、养老用房、集体企业闲置用房等公有资源,提供第三方使用,开展为老助餐服务。功能延伸型,实行“服务拓展+孝老食堂”模式,开展“资源整合”助餐服务,现有养老机构等统筹资源,拓展服务群体,向社会开放,开展为老助餐服务。


今年,衡水市民政局将持续扩大全市老年助餐服务供给,优化餐食配送服务,加强助餐设施标准化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全力打造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的老年助餐服务。我市将集中力量打造10个老年助餐示范点,深入探索提炼具有衡水特色的高效助餐模式,在条件成熟后进行全市范围的推广,进一步增强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