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滨湖新区90后返乡创业青年王铁证为大赵常村80多户村民免费分发了5000只鸭苗。如今,这些鸭子陆续进入产蛋期。王铁证主动兑现承诺,以市场价从村民手中收购鸭蛋,帮助他们每户每月增收近3000元——
“富民鸭”产下“金蛋蛋”
“来来来,大家排好队,一家一家的称,谁家的鸭蛋也落不下……”1月17日一大早,滨湖新区大赵常村就热闹起来,村民们抱着一筐筐新鲜的鸭蛋聚集在村委会大院里,在王铁证的一声招呼下,大家乐呵呵地排起了队。
“你看我这鸭蛋怎么样?个头儿大不大?”“你掂掂,这份量,我这个鸭蛋肯定是个双黄的。”……村民们一边等着过称,一边拿出自家产的鸭蛋“比拼”起来。
“232斤!”“185斤!”……队伍前头,王铁证同工厂会计将鸭蛋拎到称上,称重、记录,称重现场秒变赛鸭蛋现场。村民们好奇地凑上前瞧上一眼,谁家的鸭蛋个头大,谁家的鸭蛋产量高,大家忍不住夸赞一番:“人家老张家的鸭蛋产量高,有600斤了!”“小王家媳妇养的鸭子也不错,有不少都是双黄蛋!”……
称重完毕,村民们又排队等候王铁证给大家现场“发钱”。按照刚刚称取的斤数,大家都立刻领到了现金。“现在的市场价是5元一斤,我这715斤就是3575元,真是不赖!”村民高海燕将领到的钞票重新数了一遍,放到了羽绒服兜里,又拉了上兜子拉链,捂了捂,确保“万无一失”。她笑着说,“多亏了铁证给我们发这些鸭苗,真没想到临近过年就见着钱了,真是为大家谋了一件好事儿。”
致富不忘桑梓情,反哺家乡助振兴。王铁证是滨湖新区大赵常村的一名90后返乡创业青年。2012年,他依托家传的烤鸭蛋手艺,回乡创立了烤鸭蛋品牌,并让小小的衡水湖烤鸭蛋年销百万枚。去年,他看到家乡的闲散院落较多,且大都是老人和留守妇女,便萌生了依托自己的烤鸭蛋生意,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增收的想法。当年5月,王铁证自费购进了5000只蛋鸭鸭苗,全部免费发放给村里的80多户村民。为了让大家养殖有保障、能放心,他还主动承诺:“这些鸭子产的蛋,全部按照市场价格保底收购。”
村民们兴致勃勃地将一只只小鸭苗领回家,可是怎么养?喂什么?面对村民的顾虑,王铁证早有打算。他为大家建立了专门的养鸭微信群,转发养鸭技术指南,并根据村民的需求随时上门指导养殖方法、传授疫病防治技术。半年多下来,村民们个个儿从养鸭“小白”变成了养鸭能手。
2025年元旦前后,经过7个多月的精心喂养,这些蛋鸭终于迎来了产蛋期。眼见着个头大、沉甸甸的鸭蛋越攒越多,村民们个个心里乐开了花儿。
“真是没想到哩,去年还是一群呱呱叫的小鸭子,现在成了地地道道的‘富民鸭’,天天都能产下‘金蛋蛋’,换来一沓沓钱票子!”70多岁的村民王文秋站在自家的鸭棚前,正抱着一盆鸭食扬手向鸭群撒去,鸭子们呼啦啦拍着翅膀扑过来,不到几分钟,地上的鸭食被抢得精光。“俺可得把这些鸭子照顾好了,”王文秋眼里满是憧憬:“等明年开春天气暖和了,产蛋量还得更高哩!”
目前,王铁证已从村民手中收购了5000多斤鸭蛋,全部按照市场价收购,按照一只鸭子一天一个蛋,家家户户一个月都能攒个大几百斤,每户每月的鸭蛋收入预计将近3000元左右。他告诉记者,从鸭蛋制作成烤鸭蛋,需要60多天的时间。“因为咱们是用的传统的烤鸭蛋制作工艺,口感好,但是工序也繁琐,这么算下来,这批烤鸭蛋,等到明年四五月份,春暖花开的时候正好上市。”王铁证盘算着,现在衡水湖景区有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金字招牌,知名度更高,附加的农副产品销量也不断增加,春节订购的客户源源不断。采访结束前,记者走进王铁证的烤鸭蛋工厂看到,工人们正忙碌着将各式各样烤鸭蛋礼盒装上运输车,因为春节,鸭蛋销量不断增加,全市的几家分店一天总销量达到一万多斤。
“这是第一批‘富民鸭’,往后我还想再发放第二批、第三批,争取将更多的致富资源源源不断地送到乡亲们手中。未来,我还要继续努力,通过蛋鸭养殖联农带农模式带动村民致富,促进产业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王铁证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