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网格化治理、信息化管理体系;做强基层网格员、行政执法服务人员、司法调解员三支队伍;健全组织调度、一人一案、闭环管理、量化考核……


近年来,冀州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基层党建+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新模式,蹚出一条县域社会治理新路径,形成治理顽症破解有为、治理效能提升有效、平安创建推进有方的工作格局。2023年启动建设全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全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力争“一站式”受理诉求、“一平台”化解兜底。


打造一个中心 统筹诉求处置

筹建全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下设三个分中心,整合资源力量,统一受理交办。组建群众诉求处置中心,变“多头受理”为“一地通办”。将人民网、国务院互联网+督查、信访联席办、问政河北、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渠道反映诉求,统一汇总、统一交办、全程闭环跟踪管理。组建民生保障服务中心,变“被动处置”为“主动上门”。开发“智慧冀州”APP、启用“民生冀州”公众号、7100000便民服务电话,畅通群众诉求,督促网格员主动发现问题,推动民生服务向基层延伸。目前,“民生冀州”群众注册达到5万余人,家庭对平台知晓率达到53.2%。组建“冀时语”法律服务中心,变“潜在诉案”为“诉前调解”。整合公检法司资源,抽调精干力量,平台集中办公,提前介入案件,加大诉前调解,构建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法律援助等功能于一体的处置中心。先后受理各类诉求24685件,统筹运用资源,依法依规解决,已办结22850件,办结率92.56%,本地化解诉求、部门办结质效大幅提高,群众满意度达到98.6%。


建立两个体系 抓实治理支撑

建立党建引领的网格化治理体系。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双网共建,在基层党组织基础上,建立1695个社会治理网格。城区以常住人口为依据,划分336个网格,建立“区级干部-街道办书记-社区书记-片区居委会主任-居民网格员”为成员的五级网格。乡镇以村民小组、街巷定界,划分1359个网格,建立“区级干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片长-村支部书记-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五级网格(1830名网格员)。建立高效快捷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采集人口、房屋、商超等数据90余万条,建立基层数据库,开发“诉求集中区域分布图”等可视化云图15套。群众利用“智慧冀州”APP等,通过“网格诉、随手拍、线上传、电话讲”反馈诉求。制定“13715”限时办结机制,咨询类问题当日办结,城市管理、设施养护等问题3日办结,复杂诉求7日办结,重大疑难问题15日办结,一时难以解决的,制定方案和时间节点,及时反馈。


建强三支队伍 提升处置能力

基层网格员队伍。动员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退役军人、老乡贤等人员,加入基层网格队伍,培育80余名“帮大哥”“明星式”基层网格员。行政执法服务队伍。组织260名各单位行政执法和服务人员、84名城区综合执法和67名乡镇执法人员,整合职能,联合办公,提升效能。司法调解员队伍。在“冀时语”法律服务中心6名常驻人员基础上,由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等区级干部每周轮流到平台值班,形成司法合力。对群众反映强烈、诉求高发领域,认真分析症结,区级领导现场解决问题200余个,制定物业管理、环境整治、城市维护、市场管理等措施50余项,提升治理效果。


完善四项保障 提升办理质效

组织调度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督导调度、会商研判办理情况,协调解决重点诉求80余个。“一人一案”机制。筛选22件信访疑难案件,由22名区级干部牵头,一盯到底,全力攻坚。闭环管理机制。对受理诉求,由专人交办、分派流转、限时办结、分类验收,咨询回复、基础设施维修类由平台坐席员验收,项目工程类由职能部门与平台共同验收,矛盾纠纷化解类由乡镇社区验收,信访类、重点案件类由两办督查室核查验收。量化考核机制。制定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周通报、月分析、季讲评、半年考核,重点考核诉求处置率、案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案件重复率等9方面内容,作为年度评先评优依据。全域新增信访案件、存量信访积案实现双减,今年1-3月,国家、省、市、区来访和信电网邮总量216批次,同比下降48.9%,存量信访积案由68件下降至42件。


冀州区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基层党建+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新模式,依托全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有效推动各级各部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画好基层社会治理最大“同心圆”,努力打造多元共治的全域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