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河北省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方案》工作目标,我市聚焦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推进发展“智慧+金融”作为突破口,以打造金融服务中心、智慧金融平台、首贷续贷平台“一中心两平台”为实施手段,不断拓展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场景,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我市获批建设省级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成为全省唯一试点地级市。目前,智慧金融平台和首贷续贷平台线上入驻金融机构48家,发布金融产品273款,注册市场主体35.75万余家,实现信贷投放426.45亿元。
“数据+平台”建设 打破“信息壁垒”
我市持续挖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构建智慧金融服务的“朋友圈”和“能力库”。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议,要求加力提速完成大数据在平台的归集共享及应用。增强部门协同。共享渠道以市直部门涉企数据为主,以国家信用融资平台端口回流数据为补充。目前,通过国家信息等级保护三级认证,11个部门36方面约120万条政务数据已通过市大数据中心数据库共享至智慧金融平台,实现与“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连通数据共享接口36个,进一步夯实了信用融资“精准画像”功能。
“服务+平台”建设 做好“智慧方案”
平台坚持通过线上化布局、实体化推广,构建线上线下贯通、跨金融机构互通、金融业态融通的多层次、立体化服务格局。政策助力先行先试。获批建设省级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后,标志着入驻平台的金融机构可在监管框架内自行创新金融产品,报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同意后先行先试,这将切实打通企业“首贷难、续贷慢”和银行“获客难”等关键环节,更精准地对接企业资金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丰富金融资源。随着平台影响力的逐步提升,除本地金融机构全部入驻外,已吸引域外国家开发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河北广电股权投资基金等域外金融机构完成入驻并开展业务,中信银行将于近期完成入驻。智能匹配融资方案。对未能实现在线匹配贷款的企业,由金融服务中心运营团队根据企业实际,制定“一对一”融资方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县域+平台”建设 激活“雁阵效应”
按照《河北省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方案》要求,我市鼓励引导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县市区有序开展试点申报建设工作。申报试点的县市区须在本地政务服务大厅设置首贷续贷服务窗口,会同金融机构安排熟悉业务人员长期派驻,保证现场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县域首贷续贷试点参照市试点首贷续贷服务站提供服务,以智慧金融平台为全市统一的后台技术支撑,结合实际研发县域版块,共享收据和金融资源。目前已有景县、故城县等5个县(区)有意愿设立,正在积极推进。
“产品+平台”建设 建好“金融超市”
针对普惠金融服务面临的市场主体多元、需求差异多样、信用基础薄弱等特点,创新专属金融产品,优化系统功能,不断提升金融供给能力。积极开展产品创新。联合衡水银行、衡水农商行等机构创新首贷续贷产品,解决首贷企业抵押难、授信难、风控难和企业贷款到期倒贷难问题。加快推进“供应链金融”模块投入使用,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支持市域特色产业集群信贷融资需求。不断优化系统功能。“一中心两平台”已进行了两次升级迭代,金融超市、评级模型等主要功能得到优化完善,系统响应迅速,用户体验友好。目前,正在开发人工智能全天候咨询服务系统,研究设置并不断完善应答题库,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7×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全面提升服务效率,致力于将“一中心两平台”打造成全市营商环境的“金名片”。
下一步,我市将以建设省级“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为契机,创新金融服务,整合金融资源,优化平台系统,提高供需衔接,助力我市金融行业稳健发展,金融改革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