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携手同行。


2023年汛期,衡水市经历多轮强降雨过程,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3%。同时,我市境内滹沱河、滏阳河、滏阳新河等河流水位全面上涨,防汛任务重如千钧,面临严峻挑战。


把责任扛起来、把担子挑起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带领全市上下迅速行动,奋力打好防汛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这场硬仗。风雨中、洪水边,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冲锋在前,在大战大考中担当作为。农田里、棚室内,省级、市级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供电、供气等部门服从调度,积极助力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推进工作……从领导干部到普通村民,从“橄榄绿”到“天使白”再到“志愿红”,每个人都在奉献力量,认真诠释着“众志成城,共担风雨”的“衡水担当”!


未雨绸缪,将防汛备汛工作落实落细


执政为民,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汛期未至,我市未雨绸缪。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2023年防汛备汛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印发《2023年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完善《衡水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部门领导、技术人员包县市区“三位一体”防汛责任体系,落实市县乡村4级防汛包联责任人6960人,确保责任落实“无死角、无盲区”。紧盯行洪河道、蓄滞洪区、城市低洼易涝区、地下停车场、地下商超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按照“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组建抽查检查组,深入一线督导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分级建立整治台账,确保“发现一件、整治一件、销号一件”。


同时,组织对市、县两级管理的防汛物资进行统计核查。主汛期前,储备救生船、土工布、编织袋、救生衣、救生圈等价值1052万元的物资,县级储备1154万元。全市号备挖土机、装载机、铲车等大型机械设备781台,储备抽排水设备778台、发电设备135台、抢险救援舟船271条。组建群众性抢险队伍512支,共91116人,防汛抢险救援队伍(兼职)103支、2857人。重点组织饶阳、武强两县,针对河道和蓄滞洪区内62个村庄逐村开展转移避险演练。全市共开展防汛演练83场次,参加演练4896人次。邀请专家对防汛行政责任人和防办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全市共开展培训24场次,培训人次1193人。


多措并举,全力保障主城区防汛安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作为市区防汛指挥部进一步细化完善《2023年衡水市市区防汛预案》,建立健全会商研判机制,加强成员单位间的沟通、协作。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持续清淤雨、污水管网500余公里,清理收水井7000余座,处理应急事件200余起,有效保障管网畅通。对城区所辖7座地道桥开展泵站隐患排查,检修泵站电路、机泵、蓄水设施、进出水管道、地道桥水位标尺等,维护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充实城区防汛应急物资,我市城管部门共储备麻袋、编织袋1万余条,沙石500余方,铁丝500公斤,抢险泵29组,抢险车辆30台,安全警示标识1000余个。实施道路易存水区域排查,对排查出的易存水区域采取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因地制宜进行改造,确保整治到位。


闻“汛”而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时间回溯至2023年7月底,受上游强降雨和黄壁庄、岳城、朱庄、王快等水库泄洪叠加影响,我市面临“内涝外洪、上下夹击、多线作战”异常严峻复杂的形势——一夜之间,滹沱河上游黄壁庄水库泄洪由500立方米/秒加大到1600立方米/秒;朱庄水库最大泄洪流量达5000立方米/秒;卫运河临清站最大流量高达745立方米/秒,沿途各县市区面临空前压力。8月5日,主城区、饶阳县、安平县突遭大暴雨袭击,城区、县区防涝遭受重大考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023年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始终绷紧防汛救灾这根弦,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


风雨同心,使命必达!


一声号令风雷动。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迅速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相关领导、各部门深入重要险情、灾情发生地一线,与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共同构筑起防汛救灾、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彻夜关注雨情,听取专家意见,紧急调度研判。相关领导扛责在肩,按照《衡水市包县市区三位一体防汛抗旱责任制人员名单》,深入抗洪一线,靠前指挥,在险工险段、在蓄滞洪区,现场督导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应急、气象、水利、城管等11个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员进驻防汛抗旱指挥部,服从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形成防汛抗灾的强大合力。11个应急工作组闻“汛”而动,24小时应急值守,积极主动作为,高效协同作战,全力迎战暴雨洪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第四分指挥部与相关专家驰援饶阳县,成立前线指挥部,指导安平、饶阳、武强3县开展抗洪救灾各项工作。


各职能部门精准部署,先后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强降雨过程防范工作的通知》《关于落实省市防汛视频调度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强降雨过程防范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强降雨期间城市防汛排涝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汛期河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动态优化调整汛情应对措施,全力做好强降雨期间城市排水防涝和河道安全管理工作。


“衡水市防汛应急响应由Ⅲ级升至Ⅰ级,要尽快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万一失防!”汛情升级后,转移安置指令第一时间下达至安平县、饶阳县和武强县。


时间紧、任务重,三个县的广大基层干部、党员、志愿者立即行动,走村入户做工作、转移安置群众、巡查河堤……一系列工作紧锣密鼓铺展开来。仅1天时间,三个县区共完成56424人安全转移工作,13033人被安排进入41个集中安置点。转移安置过程中,三个县还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明确群众转移、安置、后勤保障各个环节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群众能转出、能安置、住得好、吃得好,尽最大力量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各项工作,确保按照预案按时转出,不发生伤亡情况。


风雨之中,慎终如始抗灾情


作为此次汛情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饶阳县的灾情始终牵动着全市人民的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加快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积极协调各县市区和市城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防汛物资储备中心等单位,紧急调运357台水泵支援该县,开展行滞洪区退水工作。同时,积极协调省级防汛物资,并安排市防汛物资储备中心紧急调运冲锋舟、橡皮舟、防汛子堤等市级物资,支援饶阳等县开展防汛抗洪和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省农业技术专家第一时间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受灾情况,针对该县受损设施棚室提出合理应对措施,为百姓解决抗灾自救中的生产技术难题,全力以赴助力当地恢复农业生产。在此基础上,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把灾后重建工作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尽快恢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统筹推进受损农房修缮重建工作,抢修恢复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认真开展环境消杀和卫生防疫等工作。


防汛救灾,更多力量正在汇聚。风雨之中,党旗更红。


抗洪抢险过程中,我市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一幕幕场景感人肺腑——


在饶阳县五公镇东送驾庄村,因降雨大堤堤脚一处地方不停冒水泡,疑似管涌,急需人员下水查明具体情况。“我有经验,我下去!”该村党支部书记孙春景得知情况后,迅速穿上救生衣,将绳子系在腰间,踩着齐腰深的洪水,沿着堤脚一步一步探查。在浑浊的河水里泡了将近半个小时后,他终于将导致冒水泡的鼠洞封死,排除了隐患。


“关键时刻,党员一定要冲上去!保住大堤,才能保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防汛“冲锋号”吹响时,饶阳县留楚乡胜利村28名党员迅速组成党员突击队,冲上堤坝,运物资、备砂石、排险情。


不仅是饶阳县,衡水其他地方同样闻“汛”而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成立综合协调、救援等11个防汛应急工作组,全市294支党员突击队下沉防汛一线,包联防汛堤段、昼夜轮班值守巡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全市万余名党员下沉一线,联动各村党员志愿者,成立救灾复产党员服务队,全方位统筹灾后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为防汛救灾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齐心协力,加快重建美好家园


洪水退去,灾后恢复重建进入关键时期。居有其所的受灾百姓,开始了新的奋斗。


“8月底天气一好转,墒情也不错,我们村就开始抓紧时间搞复耕复种。几天的工夫,大家伙儿就补栽改种630亩蔬菜。”提到去年8月的那场水灾,饶阳县西支沃村党支部书记王劲松说得最多的就是,“人心齐,再建家园也美丽。”


西支沃村北邻滹沱河,全村耕地面积3200亩,其中1796亩农田在去年8月受灾。水退后,王劲松带着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扑”向大田,大家伙儿你出人力、我找机械,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只用几天,就把受灾土地清理出来。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他们于当年9月初重新种下了绿甘蓝、大白菜、胡萝卜等蔬菜,成为当地最快进行复耕补种的受灾村庄。


大尹村镇吕汉村也是该县较早推进补栽改种的村庄之一。受灾情影响,吕汉村40多个温室大棚和1500多个冷棚被淹。洪水退去,村民们在专家的建议下修复棚室,陆续补种甘蓝、菠菜、生菜、香菜、茴香、芹菜等棚菜……据统计,饶阳县灾后补栽改种蔬菜总面积近5000亩,产量达400万公斤。截至去年年底,这些蔬菜已全部售罄,有效降低了群众的直接经济损失。


自力更生、重建家园,怀揣着这个念头,越来越多的灾区群众动了起来,大家靠自己的双手恢复生产、改善人居环境。更多的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投入实施,灾区面貌一天一个样,群众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2023年10月底,饶阳县完成冬小麦播种工作,种植面积同比前年增加800余亩。46个受灾村全部完成环境恢复重建工作,共清理枯死倒伏树木万余棵,清理庭院1430户、整治沿街立面3.2万平方米。


统筹推进受灾农田和农业设施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已修复棚室18000多个,重建新建棚室近3000个,全县设施果蔬生产已基本恢复正常。提高设施农业重建标准,推动果蔬产业提档升级。建成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科技现代化先行基地、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基地,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


时间来到12月12日,我市灾后恢复重建“一号工程”——位于饶阳县境内的国道G240保台公路姚庄桥灾后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也是河北省单体投资最大、审批最快的灾后恢复重建交通项目。建成后,将彻底解决滹沱河上游行洪造成的南北断交问题,保障国道G240未来汛期正常通行,极大提高地方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助力饶阳县乃至全市高品质果蔬产业发展,保障京津果蔬稳定供应。


……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如今,洪水的痕迹早已在衡水大地退去,“万众一心,风雨同舟”“慎终如始抗灾情”的精神却深深烙印在了每个人心中,激励着更多的衡水人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用力量传递力量,用温暖印证温暖,高标准、高质量上交一份完美的灾后恢复重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