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早8时,枣强县王常乡前王常村村民鹿文峰像往常一样走进自家的暖棚,合上电闸,等待卷帘机慢慢将覆盖在温室上的保温被卷至棚顶,随后开始查看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对破损的棚膜及时做好维护,“眼下,正是大棚葡萄管理的关键时期,水、肥和温度、通风哪样都不能疏忽。”



鹿文峰今年53岁,有着多年的大棚种植经验,是村里小有名气的种植大户。“最开始先种的是菜。”鹿文峰介绍,2013年他承包了村里的120亩地,发展了32个蔬菜大棚,每个棚约占地一亩半。2019年,鹿文峰了解到“玫瑰香”葡萄以其特有的味道和口感备受市场欢迎。于是,他当年将大棚全部种上了“玫瑰香”。到相关地方考察学习;聘请饶阳县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那年,鹿文峰像长在了大棚里,修枝、施肥、浇水、疏果……逐渐掌握了葡萄种植管理的各项技术。2021年,鹿文峰又建起了两个暖棚。“相比冷棚,暖棚的葡萄在每年5月份左右上市,比冷棚的葡萄要早熟两个月,价格上会更高。”鹿文峰说,去年的批发价是十几块钱一斤。


“来了,红霞。”


“是,今天来得早了点。”


在跟随鹿文峰寻棚的过程中,记者遇到了正在暖棚里给葡萄打杈、掐尖的薛红霞。“俺是邻村的。以前在各地打零工,现在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薛红霞笑呵呵地说,“一天挣个七八十块钱,还一点儿都不耽误事。”如今,薛红霞也成了管理大棚葡萄的“熟练工”。



随后,记者跟随鹿文峰来到冷棚。一棵棵“舒展腰姿”的葡萄枝刚刚吐露出嫩芽。鹿文峰认真查看今年葡萄的长势,“马上就到了定枝的时候,需要雇一大批人。”鹿文峰说,葡萄管理过程用工很多,光此项投入能达到二三十万。“第一年挂果的时候产量相对比较低。预计今年亩产能达到3000斤。”鹿文峰合计,“按照往年批发价最低5块钱算,刨去成本,今年收益应该很理想。”说起销路,鹿文峰笑笑,“这一点不发愁,我们有个群,葡萄还没熟透的时候,好多河南等地的批发商就提前预定好了。”去年,他还和信誉楼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王常乡像鹿文峰一样发展果蔬大棚的不在少数。近年来,王常乡统筹土地资源,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加快推进特色高效农业,依托更加绿色、先进的种植品种和技术,发展了占地近500亩的草莓、菠菜、茴香、羊肚菌、香菜等154个果蔬大棚。


“下一步,我们将从产业扶持、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在‘大棚种植’上做文章,促进‘大棚种植’提档升级,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让‘大棚种植’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王常乡党委书记李慎江说。


摄影:陈幸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