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石家庄市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前左)为企业办事员讲解相关政策。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衡量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同国内外其他地区沟通对接,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促进市场公平竞争、“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变“多次跑”为“一次办”、首贷续贷服务中心破解企业“首贷难”“续贷慢”等难题……牢记总书记嘱托,河北从小切口入手,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经营主体放开手脚谋发展,激发市场内在活力。
7月8日,市民(右)在石家庄市长安区政务服务中心咨询首贷续贷业务。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疏通关键卡点,让市场环境更公平
7月1日,沧州市中心医院医教研中心(沧州市中医院)项目医用物流传输系统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繁忙。蓓安科仪(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销售部门经理冯伟亚告诉记者,公司今年成功中标这个项目,标的额达600万元。
“作为外地企业,过去投标最怕有‘猫腻’。现在有了‘双盲’评审,大家公平竞争,我们的顾虑少了,投标积极性更强了。”冯伟亚为河北的营商环境点赞。
不问企业性质,也不问企业来自哪里,只要实力突出,就能脱颖而出。这是河北推行“双盲”评审的初衷。
针对围标串标、“量身定做”、打“人情分”等招标投标领域长期存在的不良现象,2023年5月,河北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最大限度减少外界对评标的干扰,持续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
不断深化“双盲”评审改革,今年河北上线运行省远程异地协调系统,督促市县平台升级改造,实现全省依法必招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项目全部采用专家场地“盲抽”“盲定”的远程异地评标模式。
今年3月以来,全省采用远程异地评标模式的标段总数为7202个,交易额896.15亿元。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河北突破关键卡点,下大力深化招投标领域改革、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畅通政策渠道等,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涉企政策精准直达,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近日,在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科研人员正抓紧进行氢燃料电池无油空压机的新技术研发。多亏了政府主动上门服务,帮公司解决了税务申报、研发费用归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让公司顺利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530多万元,保持了研发和生产节奏。
近年来,河北创新推行研发项目事前鉴定服务试点,上线惠企利民政策通平台、智慧河北加计扣除平台等,并派专员上门解读政策,大力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应享尽享、直达快享。
聚焦企业关切,全力提升要素保障效能
眼下,漳河水务(邯郸)有限公司正有序开展各项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力。但年初,公司负责人胡石林还在因资金周转难题,担心企业发展。
企业需求就是制度创新的动力。邯郸市企业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组建“金融诊疗团”深入企业一线,为其量身定制信贷方案,积极打造“零距离”政务服务新模式。“从上门服务到我们拿到200万元贷款,仅用8个工作日,真是省时省力!”胡石林说。
聚焦企业关切,通堵点破难点。
得益于唐山市玉田县智能装备制造(印机)产业综合体园区推行“标准地”出让模式,首批入驻企业亚捷科技(唐山)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投产比预期节约大量时间。公司董事长戚顺银介绍,这种供地模式,有效解决项目评估评审手续多、时间长、花费多等问题,为项目提前投产达效按下“快进键”。
全力提速用地报批。我省积极推行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鼓励实施弹性年期出让等灵活供地方式,精准配置土地要素。今年上半年,全省以“标准地”出让方式供应土地3万余亩。
“目前订单及时交付,‘特色产业贷’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近日,在省委金融办组织的银企对接会上,辛集市松帅皮革有限公司获得银行授信1000万元的“特色产业贷”,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增强企业稳定性。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拦路虎”。自2023年以来,我省开展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创建,让政府当“中介”,实现企业融资“开正门”,打通了企业“首贷难”“续贷慢”和银行“获客难”等关键环节,让企业融资渠道更畅通。截至6月底,全省共设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93家,为企业办理信贷业务融资余额超1800亿元。
优化政务服务,服务“小窗口”也是改革“突破口”
7月7日,廊坊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手语服务专席话务员左丽平在为听障人士服务。河北日报记者王伟摄
“到一个窗口,交一次材料,就为公司同时办理多项审批事项,高效给力。”5月30日,唐山市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唐山金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经理戴玮顺利办理企业变更业务后,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连声称赞。
“以前办理这个业务,得往税务、人社等不同部门跑,提交多次材料,花费很长时间。”戴玮说,现在所有事项都汇集到一个窗口办理,给企业和群众带来了极大便利。
服务“小窗口”,改革“突破口”。去年以来,河北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小切口推动政务服务理念转变、流程重塑、部门协同,实现从“多部门来回跑”到“一件事高效办”,切实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截至目前,国家部署的2024年度两批共2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已全部落地实施,累计服务企业和群众超58.8万人次。2025年度第一批12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正稳步推进,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致力于将河北打造成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的投资创业首选地、必选地,今年河北打通了省市两级政务电子印章平台。目前,电子印章在企业开户、企业变更等业务场景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接诉即办,深入推进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
将食指和中指贴在嘴边,翻转一下……近日,廊坊市12345热线手语话务员左丽平接听视频电话后,听障人士付女士用手语急切地请求翻译帮助。付女士感觉眼睛不舒服,于是来医院做检查。门诊室里,通过左丽平的翻译,付女士与医生实现无障碍交流,顺利完成了检查。
在推出“无障碍”手语服务的基础上,今年河北在省12345热线系统创新上线了电话端“视频通话”手语服务功能,使听障人士提交诉求更直接更便捷。
聚焦听民声、解民忧,河北不断强化12345热线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河北12345”微信小程序增加“地市直通车”入口,系统根据诉求人当前位置,自动推荐其所在地市热线服务二维码,实现“一键直达”。省12345热线平台与省邮政业申诉服务平台完成数据对接,实现热线“一线应答”,邮政“一网办理”。
今年上半年,全省12345热线共受理企业和群众诉求988.9万件,同比增加15.3%,接通率稳定在99%以上。
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经营主体添活力。河北将继续从小切口入手,突破营商环境瓶颈制约,将优化营商环境进行到底。
编辑:姜长淼
来源:河北日报原标题: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改革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