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


每隔15分钟,刘军都要向场部值班室汇报林区最新的瞭望情况。在春、秋两季的高火险时期,每天都要报告60多次,并在瞭望记录本上认真记录每一次的瞭望情况。一部电话,牵起了守护林海的平安线。


10月16日,塞罕坝已入深秋,汽车驶过蜿蜒的盘山土路,来到了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顶,四下无人,只有一座小楼立在凛冽的冷风中,这座只有五六米见方的三层楼就是守护这一片林海的眼睛——望海楼。



月亮山望海楼。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马宁 摄


13年不分日夜地瞭望和守护,让瞭望员刘军形成了特殊的生物钟,一到电话汇报的节点,即使不看时间,也能像闹钟上了发条一样准时地拨打电话汇报情况。


今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考察时,再三叮嘱,防火责任重于泰山,要处理好防火和旅游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切实把半个多世纪接续奋斗的重要成果抚育好、管理好、保障好。


“总书记让我们守护好这片林海,即使再苦再累,我们也要把这片林子守护好!”作为塞罕坝林场的“林二代”,刘军先后当过林场的防火检查员、护林巡道员和林场施工员,从1992年参加工作起,他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守护着这片亦亲亦友的林海。到2008年,刘军主动请缨来到林海深处担任防火瞭望员,和妻子王娟一起在望海楼里度过了13个春夏秋冬。



塞罕坝机械林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马宁 摄


“瞭望工作离不了人,得时刻看着林子,守着电话,没时间接送闺女,她从小学就开始上寄宿学校。”说起女儿,这是刘军的心里最牵挂也最愧疚的人。早期条件艰苦,护林任务又十分艰巨,为了站好每一班岗,他们几乎与世隔绝。最久的一次,刘军有近两年没有见到女儿,“中学时候叛逆期,埋怨我们都不管她,我从没给她开过家长会。”



除了缺席女儿成长的遗憾和自责,在望海楼驻守,寂寞乏味是最难熬的。“不了解的人会误以为这个工作很自在,但实际上很枯燥,一般人在这里3天都待不住。”刘军回忆起刚来到望海楼时,那时候条件还比较差,冬天烧炉子,睡土炕,有时遇上大雪封山,送补给的消防车无法上山,他们就只能靠着喝雪水、吃咸菜勉强度日。“要耐得住寂寞,把浮躁的性子磨没,才能守好这片林。”正是无数像他们一样的护林人克服诸多工作和生活困难,才守住了塞罕坝林场半个多世纪的平安。



如今,吃水、用电,取暖的问题早已解决,与外界的联系也更加方便,自动化监测设备“电子眼”也已经遍布林场,但是瞭望员的职责依然艰巨而重要,“人的视角更灵活,有可疑情况的话能看得更仔细。”刘军强调道,“再先进的机器,也不能代替人。”


今年国庆节当天下午四点四十五分,月亮山道口出现烟雾,疑似火情,发现异常后,刘军立刻进行电话汇报,五分钟后,经防火办核查,确定为度假村炊烟,虚惊一场。“像这样的情况,十几年来也就遇到了两三次,真是吓得一身冷汗,一刻不敢放松。”排除了火情隐患,刘军长舒一口气。



瞭望员刘军在巡视林区情况。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康紫祎 摄


“现在是秋季防火关键期,有时候看着林海就忘了吃饭,想不起来饿,但是汇报电话一个都迟不了。”谈话间,刘军还时不时望向窗外,时刻不忘护林职责,警惕着林场的任何异动。“正常。”又到了电话汇报的时间,这两个简单的字听起来让人感到无比的安稳和踏实。


看着眼前的小樟子松节节长高,目力所及的林海面积年年扩大,野生动物的出现也愈加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加入到护林的行列中,刘军满脸骄傲地说:“守护这片林海,是每个塞罕坝人的责任和荣耀。”

来源: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