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忆往昔,不由得想起在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在冀中革命老区武强县,有一位女县委书记,虽然只有二十多岁,却领导武强县军民开展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对敌斗争:开辟根据地,英勇反“扫荡”,甚至亲自走上战场,指挥县大队拔除日军据点……她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任武强县委书记的严镜波。


1914年,严镜波出生于河北省饶阳县东段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饶阳县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1939年3月调任武强县委组织部长,一年后任武强县委书记。严镜波当时仅26岁,她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当好县委“一班人”的班长,集中大家的智慧,运筹帷幄,与敌伪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


1940年,日军为强化对冀中地区的控制和掠夺,妄想将沧石公路改修为铁路。严镜波考虑,如果这条路修成,将对冀中构成极大威胁,不仅敌人能及时运送兵力,还能把大批冀中物资运走。县委其他同志也纷纷建议,决不能让日军修成铁路。很快,在冀中区党委“全线破路”的指示下,县委发动全县人民进行了破坏修路活动。严镜波还亲自领导县、区干部深入到村发动群众,并带领群众到前线破路:敌人白天修,我们晚上破;敌人再修,我们再破,持续不断。


后来,她又倡导采取掏窝的方法,不破坏路面,将下面挖空,敌车行至上面,突然坍塌,一道道暗沟变成一个个陷阱,使敌军寸步难行。在破路的同时,还锯断电线杆,割断电线,破坏敌人的通讯联络……最终,敌人不得不放弃修筑沧石铁路的妄想。


经过针锋相对的努力,武强县成为冀中区的模范抗日根据地。1942年,反“扫荡”斗争异常残酷。5月1日,在日军驻华北司令长官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下,投入3个师团、两个旅团及伪军一部,总兵力达5万余人,配备了汽车800余部、部分飞机和大量坦克。北从滹沱河,南从石德路,东从子牙河(滏阳河),西从深县西部一带四面严密封锁的包围圈,以拉网式的战术逐步向腹心地区压缩,企图将我冀中领导机关和抗日干部战士压进滏阳河、沧石路、滹沱河组成的三角地带一举歼灭。到5月12日,敌人从四面包围了武强县委、县政府和八地委留下的部分人员,将其挤进武强、深县、饶阳、献县四县接壤的“北大洼”包围圈内。武强县第一个共产党员、时任县委秘书的史大呼在将文件刚刚埋在墒沟里正准备突围时,不幸被敌人击中壮烈牺牲;许多无辜的群众死于敌人的枪弹和刺刀之下,一时尸体遍野,反抗声、愤怒声震荡了平原大地。


英勇善战的冀中骑兵团,为掩护抗日军民撤退与敌人英勇周旋,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400余人。当时,县委机关的人员已被冲散,严镜波身边只剩下两名警卫人员。这位年轻的女书记,深知自己重任在肩,在日寇疯狂的“扫荡”包围圈内,头脑更加清醒,她与警卫员商定,一旦被日军发现,只能与其拼到底,宁肯为国捐躯,也决不让日军抓捕。


三人整整被包围了10多个小时,她一直镇定地寻找包围圈的薄弱环节,在人仰马翻、枪声四起、哭叫声嘈杂的一片混乱中,发现敌人马队和步兵队结合部有一段距离,留下了空隙。于是,她当机立断,指挥干部、群众向“缺口”突围。在她的指挥下,许多军民从四处道沟里疏散脱险,夜间到达饶阳县尹村。接着县大队政委马庆云、县长李子寿、公安局长田振东和组织部长李刚、宣传部长陈建也来到此地,地区队、县大队的部分干部战士经过突围也陆续来到这里。然而相逢还没片刻,敌人的枪声又在耳边响起。这时严镜波不顾危险,提出赶紧回到武强,那里的乡亲们需要干部、需要共产党员和部队。她说:“抗日群众正在遭受鬼子烧杀、蹂躏,我们不能丢下他们不管,要让抗日军民看到党的领导还在,抗日武装还没有被打垮。”连夜,她和县、区干部绕道回到武强县根据地。


“五一”大扫荡后,日寇又进行“清乡”“清野”“分割封锁”等疯狂行动,对冀中人民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当时,区组织干部发生了变化,有的壮烈牺牲,有的被捕入狱,有的隐蔽躲藏,有的甚至向敌人妥协当了汉奸。沧石路以南的三、七区属敌占区,工作难以开展。严镜波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急如焚,决定亲自到三区收拾局面。时值1942年7月,严镜波绕过滏阳河,到四区中旺村参加了四区区委会。布置完工作后,严镜波突然发高烧病倒了,只好到闫五门村这个偏僻的村子休息一夜。不料被该村一个人告密,敌人知道来了重要的八路,第二天拂晓便包围了该村。严镜波住在一位老大娘家里,这家没有地洞,为了安全脱险,老大娘忙给严镜波找到蓝布对襟褂子穿好,又在头上箍了一条粗布脏手巾,簸箕里端着一升高粱。老大娘拿着笤帚先出了大门,正好在胡同里碰上一个汉奸,问:“干什么的?”大娘回答:“推碾子去。”汉奸点头:“去吧。”老大娘说:“闺女,快出来,咱去推碾子。”严镜波一边答应一边走出大门,在汉奸眼皮底下跟着老大娘走出胡同,到村东有地窖的一户藏了起来。严镜波又请房东老大伯背着粪筐出了村,去通知四区党委和区小队,到这里歼灭敌人。


四区区委书记弓力闻讯后,立即带领区小队20多名队员前来营救,在敌人回据点的路上,打得鬼子、汉奸抱头鼠窜。第二天,严镜波再次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三区,按县委决定,给三区派去了新的书记和区长,召开了区委会,整顿和扩大了区小队,接连打了两个胜仗,稳定了群众情绪,各项工作很快打开局面。


这时的严镜波,虽然患有严重的妇女病,却始终坚持工作,领导县委一班人,向敌人开展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神出鬼没打击敌人。经过几个月的组织发动,武强县的武装力量,又发展起来了。全县7个区和220多个村很快恢复了生机,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又空前高涨起来了。


到1942年秋,县大队、区小队武装扩大到200多人。严镜波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指示部队坚持游击战,广泛发动群众,打人民战争。小范日军岗楼设在滏阳河大桥东头、沧石公路北面。通常驻日军1个小队,三层平台上有92式机枪1挺。这个岗楼的鬼子经常出去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民愤极大,县委决定拔除它。严镜波亲自和县委一班人研究作战方案,认为这个岗楼易守难攻,以智取为上策。随后派“滏阳队”深入侦察多次,摸准了日军活动规律,掌握了敌人的弱点。1943年10月13日,严镜波亲自指挥县大队人员埋伏在岗楼周围。太阳初露,趁日本兵不带枪到操场向着太阳背天皇“圣训”之机,两名游击队员骑着自行车伪装给敌人送信,走近岗楼,几步跨过吊桥,跃上楼梯,开枪打死了两名没来得及朝拜太阳的日军。滏阳河桥西头、沧石路南的伪军中有八路军的敌工人员,紧密配合这次战斗,当日军急得乱跳、乱转、乱叫喊的时候,埋伏在外围的战士冲了过去,全歼敌人,烧毁了日军岗楼和大桥。这次战斗仅用了十几分钟,击毙日军12名,生俘1名,缴获重机枪1挺、六零炮2门、步枪13支、子弹10箱、马5匹,还有其它战利品。端了日军岗楼,武强县的抗日战争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43年11月,根据工作需要,严镜波调离武强,到冀中八地委工作,继续进行抗日战争。作为女县委书记的严镜波,在那最艰难的年代,带领抗战军民有胆有识,英勇作战,积极发挥共产党人的聪明才智,在武强县的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值得称道的是,严镜波在抗战期间,在白色恐怖笼罩着冀中大地,日本扫荡最疯狂的时候,曾生下双胞胎儿子,孩子不满两岁就寄养在豆村堡垒户家,她感到的是自己肩上承担的重任,顾不上去看孩子一眼。当时日本人悬赏捉拿她,她也一直置之度外,带领抗日军民一直出生入死,坚定不移地坚持抗战,时时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严镜波曾担任河北省妇联主任、省农林厅副厅长,中共保定地委副书记、河北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


作者:刘金英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