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小麦需水量大,原来都是用地下水,灌溉费一亩地50多块钱,现在用渠里的地表水一亩地也就9块钱,干部真心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不仅提高了我们种植收益,还缩短了浇地时间。”4月29日,在枣强县马屯镇南文口村,村民张亚松高兴地说,全县大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大家浇地用上了地上水,不仅节省了地下水,还降低了浇地成本。



“不仅是在南文口村,今年枣强县投资1.5亿元,谋划实施9条县级河渠清淤连通工程和11个乡镇支斗毛渠扩挖工程,全长345.34公里。”枣强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张欢介绍道,竣工后,全县新增蓄水能力1350.3万立方米,新增地表水灌溉面积24.6万亩。


今年以来,我市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全市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全力推进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做兴水、蓄水、引水、供水、节水、治水文章,初步形成了河湖、沟渠、坑塘互联互通、水源互引互济的水系格局,既提高了压采能力,又为群众降低灌溉成本,让农民灌溉得实惠。


“党史学习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通过学党史、悟思想,我对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就是顺应群众的期盼,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点接地气儿的实事好事!”武强县水利局局长孙士楼说,在基层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有哪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只有找准切入点,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才算真正让“初心和使命”落到了实处。通过走访,他们从群众最关心的春灌入手,全力做好河道清淤疏浚、河渠互连、引水蓄水等工作,目前已清淤整治河道21.23公里,引蓄地表水约2300万立方米,新增地表水灌溉面积约4万亩,让更多农民受益。



自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开展以来,我市按照能连则连、能通则通的原则,加快推进河渠连通工程,完成滏阳河、清凉江、滹沱河等河道清淤整治241公里。加快支渠沟塘的相互连通,打通断头渠,疏浚淤堵线路,修建完善水闸、桥涵、泵站等水利基础设施,构建起河渠沟塘纵横交错、互联互通的蓄水系统。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整治河渠503公里,清淤土方量884万立方米,新建重建水闸2座、泵站21座、桥涵12座,清理整治农村坑塘8000多个,引蓄地表水4.90亿立方米,其中用于灌溉的水量为3.96亿立方米,合计灌溉366.5万亩农田。


为提高“供水率”,我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田灌溉设施修缮,扩挖改造村边池塘、低洼地、废弃砖窑和取土坑,加快河道沟渠规整,连通各类灌溉用的支斗毛渠,畅通平毁、道节、拦河土埝等堵点,彻底打通地表水灌溉的“最后一公里”,把“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初步预计,今年春季,全市可新增地表水灌溉农田80万亩,按每亩节约灌溉成本50元计算,可为农民节约灌溉成本4000万元,减少地下水开采8000万立方米以上。



与此同时,为保障河湖水环境质量,我市把河湖水系连通整治与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相结合,完成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总长度320公里,管网清淤123公里,完成35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708个小区、胡同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并通过加速推进管线切换,构建完善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各行其道,彻底消除了污水直排或溢流入河的问题,成为全国三批次共60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中,6个率先达到“长制久清”比例100%的城市之一,全市河湖面貌和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