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桶采样、倒入采样瓶、贴上标签装箱……1月7日上午,衡水市大雪纷飞、寒风凛冽,但这未能阻挡环保人的脚步,市环境监控中心的监测员顶风雪、冒严寒坚持采集水样,为我市水质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屏障”。


水环境质量保障对于城市供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构筑安全的水环境,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由于监测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监测人员始终奋战在污染防治第一线。无论是在危险的排气筒上的高空作业,还是在泥泞的散发臭气的污水排口边采样,或者是污染事故需要昼夜监督连续作战,每次监测,他们都是任劳任怨,不分昼夜,随时待命。



当日上午9时多,市环境监控中心的丁月宁和孙石华冒雪来到前进街人民路桥上,“赤手空拳”对明渠内的水质进行采样。孙石华首先将采样器缓缓放入明渠中,慢慢采取水样上来,倒入采样桶中。“打上来的水不能直接采用,根据相关要求,要先静置半小时才能装入样品瓶中。”丁月宁说。


在这“冻着”的半小时里,两个人并没有闲着,而是开始对明渠进行简单监测、记录,并准备分装的样品瓶等。“这些样品瓶来之前要清洗,有些要灭菌,然后贴上标签,工作量也不小。”孙石华说,每一个监测数据,都包含了监测员的大量工作。



一个多小时后,水样采集完成,鹅毛般的雪花已沾满他们的头发和衣服,他们拍打掉身上的雪,又赶往下一个采样监测点。


“我们每天安排2至3个小组对全市的水质断面进行抽查采样,每组每天大概抽查断面十多个,采样结束后就会把水样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实时监控水质变化情况。”丁月宁说。


“监测人员在分析工作中严格执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从监测任务下达、采样、运输、交接、贮存、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至监测报告出具,全过程严格按照质量文件要求进行。”市环境监控中心负责人王颖介绍。



“监测数据质量就是生命线!”市环境监控中心牢牢把握这一准则,每月对我市境内一湖九河八渠、21条黑臭水体,共计100多个断面进行常规监测,及时出具监测报告,为我市水环境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据了解,根据《河北省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通报排名和奖惩问责办法(试行)》,截至去年11月份,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四个月位列全省前三,已累计获得省奖励资金800万元。



这就是水质监测员一天的工作,常规而持续,写照着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工作的影子,也展现着一个团队的合作与奉献精神。作为水体质量的“守望者”,衡水监测人一直在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