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小院汇集民意,群众诉求落地开花。今年以来,衡水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探索推行“小院议事厅”协商实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党建为引领,搭建群众议事协商平台,不断激活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动能。
截至目前,我市已试点建成“小院议事厅”35家,开展议事活动722场次,解决民生问题1139件,真正实现了群众难题在家门口解决,社区治理更具活力、更暖民心。
创新平台建设 构建“家门口”的“议事厅”
桃城区南盐道社区外贸家属院是典型老旧小区,因物业服务缺位导致垃圾堆积、设施老化等问题突出。社区将“议事厅”搬到小区广场,组织居民代表与新物业负责人开展“板凳议事会”。通过现场梳理问题、共商解决方案,企业承诺每周三次全面保洁、每月检修公共设施,居民自觉履行缴费义务,半年“物业僵局”迎刃而解。“现在有事随时能坐下来商量,跟物业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小区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居民刘丽梅对社区“板凳议事会”赞不绝口。

为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市委社会工作部专门印发了《关于设立“小院议事厅”加强社区居民自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基层党组织在议事协商中的引领作用。各社区秉持“方便居民、就近就便”原则,盘活社区庭院、休闲长廊、文化广场等现有空间,因地制宜搭建议事平台:饶阳县路北社区创新“板凳议事会”,针对社区问题当场敲定方案,限期一周内完成;冀州区冀州镇古城社区开设“冀城小院”拉呱会,组建居民评估小组定期评价社区服务成效;桃城区河西街道广场社区举办“小哥议事会”,既解决了外卖骑手群体需求又发挥其“移动网格员”作用。
凝聚治理合力 打造全民参与共同体
枣强县城市花园社区构建多元议事体系,吸纳居委会工作人员、党建指导员、在职党员、网格员、物业代表、社会志愿者等主体参与社区议事协商,确保居民诉求有效传递。武邑县康泰社区突出“多元共治”特色,吸纳“一老一小”、中青年、志愿团体、物业服务企业、驻社区单位等群体,以“社区牵头、企业赞助、物业协同”构建“小院议事厅”多元协作体系。桃城区休闲广场社区通过“民情驿站”收集居民诉求,联合区直部门精准解决街道整治、设施维修等问题。冀州区吸纳192名社区居民担任楼门长,今年以来开展清理积水、疏通管道等志愿服务200余次,成为网格管理的“好帮手”。


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党建引领,不断整合多方力量,推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等共同参与,绘就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推动群众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治理“主人翁”。依托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市区组建490支社区志愿服务队,推行“居民点单、社区交单、部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同时,我市还组建了“小院议事智囊团”,由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从在职党员、网格员、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等群体中选出代表成立“小院议事小组”,引导各方立足优势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发挥作用。
完善闭环机制 提升群众满意度
桃城区中华大街街道育新社区秉持“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理念,建立广泛听事、集中筛事、民主议事、多元办事、定期评事“五步工作法”,形成完整工作闭环。除设置意见箱外,还利用专门电话、微信群、意见栏等多种渠道收集居民意见。饶阳县桥西社区灵活运用“提-议-决-办-评”五步闭环工作法,通过“提”案征集广纳民意、“议”题协商共商方案、“决”策共识明确责任、“办”理落实限时完成、“评”效反馈群众评议,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武强县推行“提案—讨论—决策—执行”全流程机制,确保“小院议事”建议落地见效。

为规范议事协商流程,推动协商结果转化为实际成效,我市积极构建“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闭环机制,由社区根据协商成果,制定行动计划,形成独特的社区项目,将居民诉求的目标、活动、时间等问题囊括其中;以居民的满意度为目标,构建“一事一评一反馈”的群众满意评价机制,成立以居民代表为主体的评估小组,不定期对社区服务事项、居民诉求办理、居民实施事项等进行评价,确保群众意愿从表达、商议到落实的全链条贯通。
如今,越来越多的“小院议事厅”揭牌亮相,依托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引领,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直抒己见、共商对策,协商出的“金点子”,正逐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效,让社区治理的温度直抵人心。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社区治理痛点, 通过搭建居民家门口的议事协商平台,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负责、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议事协商闭环机制,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让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