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湖城如画。
10月18日,2025中国公路自行车公开赛(衡水站)在“京津冀最美湿地”衡水湖畔圆满落幕。这场以“湿地画廊·绿动新生”为主题的高水平赛事,让1200余名选手在碧波荡漾的衡水湖畔破风前行,尽情演绎了速度与激情。
清晨7时30分,检录开始。热情洋溢的暖场表演点燃了现场气氛,选手们抓紧时间进行热身。
“这是我第一次来衡水参赛,这里的风景很好。”来自北京X-TIGER车队的14岁小将王子轩难掩兴奋,“这个赛道很专业,抓地力很好,希望我能取得大众组前40名的好成绩。”
气温虽略低,衡水湖马拉松广场上却热度不减。60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分布在赛场内外,从引导检录、物资分发到信息咨询,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成为赛事中一道温暖的风景。
“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我们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组织保障体系。”赛事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安机关实施精准交通管制与疏导,构建‘地空一体’安保护航;赛道沿线设置了3个固定医疗点、7个移动救护单元,确保一旦出现意外能第一时间响应。”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文体旅农工商”深度融合,实施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充分立足衡水资源禀赋和优势,着力打造品牌赛事,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办赛水平,示范引领全市各级各类赛事蓬勃开展,助力我市增强经济活力和增进民生福祉。本次大赛的举办,正是我市推动体育赛事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展示湖城独特魅力的生动实践。
8时30分起,男子公路俱乐部组、男子公路精英组、男子公路公开组、男子公路大学生组、男子公路青少年组、女子公路精英组以及大众骑游组等七个组别依次发车。
选手们从马拉松广场启程,沿东湖大道向北,转入衡水湖北岸,途经衡湖湾、三生岛、樱花岛、冀州古城遗址公园等湖区核心景点后回到起点,完成单圈约32公里的环湖赛道。其中,男子公路俱乐部组与男子公路精英组需完成两圈,共计64公里的赛程。选手们在骑行中穿梭于湿地画廊之间,湖光水色与飞驰的身影交织成一幅动感十足的生态画卷。
比赛开始没多久,俱乐部组的车手便展开激烈比拼。在比赛后半程,各队伍通过战术配合缩短差距。最终,迹驰-瑞豹车队的弗拉基斯拉夫・索济诺夫(VLADISLAY SOZINOV)表现出色,以1小时26分03秒的成绩夺得冠军,同时获得个人总积分领先者(红衫)、冲刺积分领先者(绿衫)、最佳青年领先者(白衫);他的队友胡志超获得亚军,同时获得敢斗奖(粉衫)和大中华个人领先者(黄衫);季军由喜德盛车队的黄广鸿获得。爬坡积分领先者(圆点衫)由迹驰-瑞豹车队的诺亚·布里茨(NOAH BRITS)获得。
冲线瞬间,选手们振臂欢呼,赛道旁掌声雷动。“赛道设计非常合理,虽然今天的风很大,给运动员带来很大的挑战,但沿途美丽的风景和热情的加油声给了我很大动力。”夺得男子公路俱乐部组亚军的胡志超对热情的衡水人民印象深刻,“我昨天打车时,看到出租车上都是这次赛事的视频,能感受到这个城市对比赛的重视,我感觉特别有意义。”
赛场外,特色产品展销区和非遗文化展示区人头攒动。选手们领取的参赛包中,除了必备的赛事物资,还特别准备了六个核桃、蜜桃醋、中式精酿啤酒、桃肉果汁饮料等衡水本地特色产品,让选手在赛后也能品味湖城的独特风味。非遗展销区内,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刻铜印章、省级非遗田园棉制品等引来选手们驻足围观,切身感受衡水深厚的文化底蕴。
车轮飞驰,掠过湖城秋色;人潮涌动,见证体育激情。作为国内高规格的公路自行车赛事之一,中国公路自行车公开赛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衡水以赛为媒,向世界传递出了一张“湿地画廊·绿动新生”的靓丽名片,让体育精神与生态之美在这片北方湖城交相辉映,久久回响。
摄影:武志库、王雅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