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已至,寒意悄然弥漫。在枣强县枣强镇赵王坊村,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丰收盛景,炽热的丰收气息扑面而来,为这个渐冷的时节增添了融融暖意。


10月23日,天色微亮,赵王坊村的有机生姜种植基地便热闹起来。收姜机的轰鸣声如激昂的乐章,划破了田垄间的宁静。随着机器翻起,裹着些许潮湿泥土的生姜扎堆冒出。村民们手持小桶,紧随其后,去根、剪叶、装箱,动作娴熟而利落,一气呵成。



“今年的姜比去年还壮实!单块重量能到3-4斤,亩产能突破11000斤!” 种植户赵万立蹲在田埂上,随手拿起一块刚出土的生姜,指节上还沾着湿润的泥土。



作为村里生姜种植的“带头人”,赵万立今年可谓干劲十足,种植规模从去年的40多亩大幅扩展到70亩,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家庭农场,从此开启了规模化、专业化种植的新征程。


谈及种植秘诀,赵万立滔滔不绝:“去年用鸽子粪改良土壤效果显著,今年我们不仅延续了这一方法,还给每块地定制了‘营养套餐’,光有机肥就比去年多投了三成。”科学种植带来的效益十分可观,他笑着算起收益账:“今年收购价涨到了每斤3.5元,扣除每亩17000万元的成本,纯利润能超1.5万元。”这一个个数字,不仅是经济上的收获,更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有机生姜丰收的红利,正顺着田垄流向家家户户。



在分拣点负责挑拣优质姜的村民杨俊影,双手不停地忙碌着,将个头饱满的生姜放进专用箱,袖口上的泥土沾着的姜汁也泛着清香。她感慨地说:“从选姜种、出苗后放风、搭遮阳网、拔草施肥,到现在收获,我一年能在基地干4-5个多月,每天工资涨到了150块,比外出打零工还稳定!”


像杨俊影这样长期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有40人,高峰期临时用工能达到80多人。不少老人也来到基地,干点除草、分拣的轻活儿,每天能挣100块补贴家用,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田埂上的临时分拣点前,满载生姜的货车整装待发,即将把这份丰收的喜悦运往冷库。这般热闹的场景,引得路过的邻村村民纷纷驻足称赞,眼中满是羡慕与期待。


收获的生姜在装箱后,会被运到山东潍坊销售基地的冷库,以便长时间储存,适时销售,确保丰收的成果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看着眼前的生姜收成不错,赵王坊村党支部书记马少英信心满满,指着远处新平整的140亩土地说:“我们明年打算扩大种植面积到210亩,这不仅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还能让村集体收入再增长,这生姜可成为全村的‘致富姜’啦!”


看到赵王坊村种植有机生姜获得了大丰收,枣强镇的许多村都纷纷争着来学习技术,想着来年一起种植生姜,共同踏上致富之路。


夕阳西下,收姜机渐渐停了下来,但空气中的姜香却愈发浓郁。赵王坊村正以生姜为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