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三镇的繁华街巷中,12家“戴丁”品牌酒店以“核心地段+高性价比”的精准定位,成为年轻旅客与商务人士的优选落脚点。而这一切的起点,是一位来自浙江永嘉的90后青年——戴程锋。从初中摆摊到执掌千万元注册资本的控股集团,他的创业史堪称一部草根逆袭的教科书。
一、草根起步:在试错中埋下创业种子
1991 年,戴程锋出生在浙江永嘉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商业嗅觉似乎是刻在他骨子里的特质。初中时,家里开着日用品店,他看着货架上的肥皂、毛巾,突然想到 “能不能卖到更远的地方”—— 于是偷偷把家里的商品拍了照片,挂到刚兴起的淘宝网上,虽然订单不多,但第一次尝到 “把需求变成生意” 的甜头。
高中暑假,为了赚零花钱,他跑到当地电脑市场找活干。每天清晨骑着自行车赶去,干的都是扛机箱、理线材的体力活,饭补只有 5 元钱,中午只能啃馒头配矿泉水。但他没把自己当 “临时工”:别人扛完机箱就歇着,他却蹲在商户旁边看怎么跟客户沟通、怎么盘点库存,晚上回家还在本子上记 “今天学到的经营技巧”。
大学期间,他更敢闯 —— 背着大包小商品跑到工业区摆地摊。从晨光熹微到暮色沉沉,冬天冻得手通红,夏天晒得脱皮,却从没喊过累。他不光卖东西,还会跟打工者聊天:“你们平时喜欢买什么?觉得哪里买东西不方便?” 这些细碎的观察,成了他后来把握市场需求的 “原始素材”。
2013 年,戴程锋成了一名移动网管,朝九晚五的工作没困住他。发现身边人都在玩手游,他嗅到了商机:“游戏礼包是刚需,但散落在各个平台,找起来麻烦。” 于是利用双休时间泡在游戏里,跟各个帮派群主谈合作,把不同游戏的礼包整合起来,做成 “打包套餐”,还通过独家合作实现短期垄断。短短半年,他靠这笔生意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
2014 年,他拉着同学创办 “温州九零后便民服务公司”,主打跑腿业务。为了做出差异化,他自己搭建线上平台,制定 “30 分钟响应、2 小时送达” 的服务标准,甚至给跑腿员统一配工装。可没想到,很快有大资本入局,靠低价战碾压小公司。看着订单量一天天减少,他没沉溺于失落:“输在资本,但赢在知道了‘标准化’有多重要。” 他果断清算资产,用剩下的钱买了辆二手车跑网约车 —— 白天穿梭在温州的街巷保障生计,晚上就在车里复盘:“下次创业,一定要找‘抗风险能力强’的赛道。”
转机在 2015 年出现:他进入警用设备维护行业。这份工作需要全国出差,跟着工程队跑遍 20 多个省市,从设备安装调试到跨区域协调,他摸清了 “连锁运营” 的核心逻辑 ——“不管在哪个城市,只要流程标准、资源能整合,生意就能复制”。这段经历,成了他后来做酒店连锁的 “隐形翅膀”。
二、武汉转折:8 万元起家,“戴丁” 的创业梦生根
2017 年深秋,戴程锋跟着警用设备维修项目第一次来到武汉。在武昌司门口逛夜市时,他被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打动;后来去成都出差,深夜找住宿时,发现核心商圈周边 “平价又舒服” 的住宿特别少 —— 要么是昂贵的星级酒店,要么是条件简陋的小旅馆。“如果能做‘性价比高、位置好’的住宿,肯定有市场!” 这个念头在他心里扎了根。
更巧的是,他在武汉结识了妻子,两人一拍即合:“不如就留在武汉创业!” 可启动资金成了难题 —— 夫妻俩凑遍积蓄,只凑出 8 万元。他们在武昌司门口租下两层民居,没请装修队,自己画图、买材料、刷墙,每天忙到凌晨。客房只有 7 间,每间都按年轻客群喜欢的简约风格设计,连窗帘颜色都是夫妻俩一起挑的。
品牌名字 “戴丁”,是他们的小心思:“戴” 是我,“丁” 是她,既代表两个人携手,也想传递 “踏实做事” 的态度。民宿开业那天,夫妻俩站在门口,看着 “戴丁民宿” 的灯牌亮起来,心里又紧张又期待。没想到第一个月,靠着 “司门口核心地段 + 百元左右房价”,入住率就达到了 80%—— 很多游客说:“住这里逛户部巷、看江景都方便,性价比太高了!”
从单体民宿到连锁酒店,戴程锋始终抓着 “核心地段 + 高性价比” 不放。他跑遍武汉的江汉路、光谷、楚河汉街,只要看到地铁口、商圈旁的闲置物业,就去谈合作。别人问他 “不怕亏吗”,他说:“位置好,需求就不会少;价格合理,客人就会来。” 靠着直营模式,他的酒店一家家开起来,2019 年时已有 5 家直营店,客房数突破 200 间。
2020 年,口罩时期突袭,酒店行业陷入低谷。戴程锋看着空荡荡的大堂,没慌:“越是难,越要找突破口。” 他第一时间联系房东,拿着政府免租政策沟通,争取到 3 个月免租;同时调整业务:把部分客房改成 “月租长租房”,针对滞留武汉的人推出 “1500 元 / 月含水电” 的套餐;又借着武汉旅游免门票的红利,推出 “低价日租 + 免费本地攻略”,吸引周边游客。那段时间,他和员工一起打包清洁用品、接送客人,甚至帮住客买 groceries。硬是把入住率维持在 60% 以上,熬过了最难的日子。
2024 年,戴丁集团通过商务部审批,拿到特许经营许可牌照 —— 这意味着 “戴丁模式” 可以复制给更多加盟商。截至 2025 年 10 月,集团已有 12 家直营店,1.8 万平方米经营面积,619 间客房,90 多名员工,成了湖北酒店业里让人惊讶的 “黑马”。
三、品牌破局:精准布局,把 “标准” 做成竞争力
戴程锋知道,要走得远,不能只靠 “性价比”,还要有清晰的品牌矩阵。他盯着市场细分需求,推出四大品牌,每一个都踩中不同客群的痛点:
· 戴丁精选:瞄准年轻消费群体。客房里放上网红梳妆镜、智能音箱,前台提供 “免费行李寄存 + 小众打卡地推荐”,甚至在大堂设置 “拍照角”。有大学生住过后在社交平台分享:“戴丁精选的细节太懂年轻人了,下次来武汉还住这!”
· 戴丁连锁、戴丁尊悦、戴丁商旅:深耕商务出行。选址都在地铁口或写字楼旁,客房里设独立办公区,提供 24 小时打印、叫醒服务,连早餐都有 “便携打包盒”—— 方便赶早班的商务客。有企业客户跟他合作:“员工出差住戴丁,既方便又划算,我们已经签了长期协议。”
光有定位还不够,他还把早年学到的 “标准化” 做到极致。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客人扫码就能办理入住,不用排队;送物机器人能精准送到客房门口;“睡眠模式” 一键关闭灯光、拉上窗帘。从客房清洁的 “10 步流程”,到设施维护的 “每日检查清单”,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他常跟员工说:“客人住 10 次戴丁,每次体验都一样好,这才是我们的竞争力。”
四、向远而行:从区域龙头到全国蓝图
如今的戴程锋,早已不是当年摆地摊的青年。他担任 12 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控股武汉华文红鑫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还间接持股 6 家企业,业务覆盖酒店投资、运营、管理全链条。但他没停下脚步:每天早上,他都会去各家门店转一圈,跟前台聊 “今天客人有什么反馈”,跟保洁阿姨看 “客房设施有没有问题”。
2025 年,在武昌区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协会会议上,他说:“戴丁的根在湖北,我们会先把武汉、宜昌、襄阳这些城市做深,把模式打磨得更成熟,再逐步拓展到全国重点城市。我们不追求‘快扩张’,要做‘稳发展’—— 让加盟商能赚到稳定的钱,让住客能住到满意的店。”
从温州的淘宝小店,到武汉的连锁酒店集团;从 8 万元起家,到成为湖北酒店业领军者,戴程锋的创业路,藏着 “草根逆袭” 的密码:是对市场的敏锐洞察,是不服输的韧性,更是 “永不止步” 的创新精神。就像戴丁酒店大厅里那句标语:“标准化模式,永不止步”—— 这不仅是戴丁的理念,更是他给所有年轻创业者的答案。
编辑:牟玉珍
原标题:戴程锋:从草根创业者到连锁酒店掌舵者的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