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正是研学游旺季。到衡水湖感受湿地之美、到武强年画博物馆体验年画拓印技艺,到沁园家风馆感受一场家风文化洗礼……连日来,我市各类特色研学基地迎来研学游热潮,广大青少年利用假期走出课堂,在“沉浸式”研学实践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武强木版年画,在假期期间以“沉浸式研学活动推介展”的形式焕新亮相。10月2日,武强艺安舞蹈培训学校的学生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开启年画研学之旅。“武强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宋元时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有序地走进各个主题展厅。生动有趣地讲解,让大家更加详细地了解了武强年画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而后,学生们又现场体验起了年画拓印(俗称“套色”)技艺。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大家拿起拓印工具,轻轻地蘸取墨色,在年画纸上涂抹开来。


“研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让学生们走出课堂,有机会亲身体验课本之外的知识和乐趣,去感受自然的厚重,领悟文化的魅力。”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李丽介绍,为此,武强年画博物馆专门推出“沉浸式研学活动推介展”,吸引了广大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中,更加直观地感受武强年画的魅力,近距离触摸非遗温度。


连日来,在桃城区路北街道沁园家风家训主题文化街区,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家风主题研学活动接连举行。逛家风馆、走家风大道、游家风广场、读家风诗、听家风家教讲座,从“孝悌忠信”的传统家训到现代文明家风,学生们通过多彩的体验方式,在这座行走的“家风课堂”里读家风、品家风、学家风、悟家风。“自今年被评定为我市研学基地以来,我们不断丰富研学内容、创新研学形式,通过沉浸式体验成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家风文化综合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来这里开展研学游活动。”沁园家风馆馆长侯喜威介绍,尤其是国庆中秋假期,这里再次迎来研学游热潮。


金秋时节,冀州区稻蟹共生基地迎来丰收。假期期间,这里的“钓蟹体验+田园研学”的农文旅融合模式吸引了众多学生走进稻田里,体验抓蟹与钓蟹乐趣,跟随农技专家聆听“稻蟹共生”的生态循环原理。“螃蟹能为稻田松土、除草、捉虫,它们的排泄物还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寓教于乐的模式,让大家在游玩中对生态农业有了更立体化的认知。


一湖碧水,鸟舞翩跹。被誉为“东亚地区蓝宝石”“京津冀最美湿地”的衡水湖旅游景区,以其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是我市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


国庆中秋假期,来自我市及北京、天津及周边地市的研学队伍来到这里,探寻衡水湖生态之美。10月2日,在衡水湖皮划艇训练基地,来自冀州区的中小学生们化身“湖泊医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启水质检测实验,并探解“pH值稳定为何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基础”“青头潜鸭为何要选择在衡水湖安家”等自然科学问题。来自山东的研学团队导师郑春华表示,通过衡水湖这座室外大课堂,增进了孩子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近距离接触到了各类鸟类科普知识,更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与此同时,在衡水湖畔的孙敬学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研学游同样受到学生青睐。读蒙经、学国礼、看表演……在孩子们的一招一式间,尊师孝亲、知礼名仪的传统美德悄然根植于心。


丰富多彩的体验式研学游,正以其独特的方式,点亮了我市中小学生的国庆中秋假期生活,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知识海洋的窗户,让学生在行走中遇见更广阔的世界,在体验中收获更鲜活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