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衡水市武强县东孙庄镇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提升工作质效。
织密监测帮扶网络,筑牢返贫“防火墙”。东孙庄镇党委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书记主抓、班子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责任闭环,全年召开专题会议13次,对标国考省考反馈问题深查彻改,推动政策精准落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实现义务教育零辍学,落实教育资助141人,医保参保率100%,防贫基金精准救助12户,完成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8户,升级供水管网惠及850户,动态调整低保、特困、残疾人补贴对象,新增兜底保障66人。充分发挥11个驻村工作队一线“尖兵”作用,构建“自主申报+干部走访+数据预警”三维监测网,高效核处预警信息334条。实施“一户一策”精准滴灌,对有劳动力者强化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251个,落实务工和交通补贴24.36万元,对无劳动力者及时兜底保障,全年59户风险稳定消除。
激活产业就业动能,拓宽群众“致富路”。东孙庄镇聚焦产业就业两大关键,推动产业升级强链提质,借势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建成高标准果蔬大棚60座,打造“赛元韭菜”“子兰花鸡蛋”等绿色品牌,创新“农业+文旅”融合,整合蒙牛工业游、非遗梅花拳等资源,举办农文旅活动4场,吸引群众参与400余人次。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村集体合作社流转土地,让农户获得“入股分红+务工取酬”双收益。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新建3个乡村振兴车间,可吸纳百名村民就近就业,深化“合作社+订单”托管,新增托管耕地1.4万亩,预计为村集体创收50余万元。全力做好就业帮扶增岗稳岗工作,确保有劳动力脱贫监测对象就业率100%,发放交通、务工补贴惠及89人。全面落实主体吸纳就业补贴,充分发挥现有7个乡村振兴车间效能,吸纳周边农村务工人员200余人,带动13名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建设和美宜居乡村,提升乡村振兴“含金量”。东孙庄镇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全面筑牢党建根基,通过逐村研判“两委”班子情况,提前调整2名履职不力支部书记,7名拟换届调整支部书记全部确定重点人选。实施“导师帮带+试岗锻炼”计划,后备干部在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一线历练,整改人居环境问题67处,调解矛盾纠纷18件,创建美丽庭院414户。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11个村“道路+公共空间”改造项目,硬化街道4.8万平方米,铺设便道砖6.2万平方米,修缮护坡5400平方米。推进饶武路沿线绿化美化,栽植树木3500株,绘制文化墙4000平方米。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挖掘乡村历史文化与优良家风传统,建成大王庄村、西王庄村家风村史馆,组建镇级公益红娘团队,开展婚姻介绍、家庭关系辅导等服务,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打造皇甫村志愿服务品牌,组织开展暑期夏令营、爱心义剪等活动,文明乡风滋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