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沉甸甸的穗头在阳光下泛着金光,丰收节的喜悦从田间地头一路延伸到农家院落、海洋牧场……在这些看得见的收成背后,还有一张看不见的“安全网”在默默托举。


作为保险业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中国人寿财险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贯穿经营始终。今年年初,公司印发《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以量化指标和闭环考核为抓手,确保各项举措有的放矢、落地见效。


在制度护航与机制牵引下,上半年,中国人寿财险为791万户次农户提供3306亿元风险保障,为农业生产筑牢风险防线,让丰收更稳、产业更强、乡村更有活力。


稳根基


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稳住耕地面积、稳住单产水平、稳住种粮预期,是乡村振兴的底层逻辑与根本命题。只有把“稳”的基础夯实,农业生产的韧性与活力才能在气候波动、市场起伏中不失衡、不偏航。


围绕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国人寿财险把守护粮食安全置于工作重心,用保险的确定性托底农业的不确定性。2025年上半年,在20个省份新研发上线31个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产品、11个三大主粮收入保险产品;在29个省份承保三大主粮7086万亩,为520万户次农户提供685亿元风险保障,直接稳定了种粮收益预期,为粮食稳产保供筑牢“压舱石”,有力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落地见效。

 


 


在“稳”的同时,更要“进”。紧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中国人寿财险一体推进风险保障与减灾增产。


比如,落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保险试点,助力粮油产能提升,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险支撑。再如,扩大高标准农田保险服务范围,2025年上半年,已在山东、福建、黑龙江等11个省份开展77个高标准农田项目,累计为12万亩高标准农田提供25亿元风险保障,把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土壤改良等关键环节纳入风险管理,融入农田日常管护。


从中国人寿财险的实践不难看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正在从“事后赔付”迈向“全周期赋能”:完全成本险兜底投入,收入保险平抑市场波动,技术保险为良法良技“撑伞”,高标准农田保险把工程性减灾纳入治理闭环。在这一保障体系下,种粮的确定性被持续放大,粮食安全从一季之丰拓展为长效之稳。


拓版图


助力特色农产品发展


在夯实粮食安全基石的同时,中国人寿财险将保险保障触角延伸至乡村产业振兴的多元场景。


作为全国重要乳业主产区,呼和浩特市良种奶牛存栏、牛奶产量、人均占有量及加工能力长期居全国前列,而托克托县作为呼和浩特市直属旗县,奶牛养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中国人寿财险内蒙古分公司在托克托县推动生鲜乳保障从“价格保险”向“收入保险”升级,把价格波动纳入保障框架,以“保收入”为锚稳定经营预期。新模式既提升了养殖主体的抗风险能力、稳定现金流,也以保单增信撬动银行授信与财政支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效应,为地方奶业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围绕“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的要求,中国人寿财险持续扩大特色农业版图,坚持因地制宜、因品设险,持续扩面提质。上半年,在售地方政策性产品达1711个,新报备地方特色农险产品118个,在33个省份落地开展地方政策性业务,为180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222亿元。

 


另外,中国人寿财险还将绿色低碳作为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探索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可计量、可交易、可保障的金融资产。面向森林、草原、林下经济作物与绿肥牧草等绿色产业,持续丰富天气指数与碳汇保险,围绕不同生态系统研发森林、草原、海藻、贝类等多形态碳汇保险产品,拓展应用场景并提高产业附加值。上半年,在售碳汇保险产品已达59款,先后在福建、安徽等9个省份落地开办,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1亿元,为实现“双碳”目标与生态产业化提供了可行的金融路径。


优服务


打通惠农“最后一公里”


农业产品创新是撬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支点,而服务创新则是打通惠农“最后一公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抓手。


山西省森林覆盖率20.6%,森林资源丰富,但在生态保障方面面临显著挑战,长期以来,当地林业存在“保障不足”“关注不高”和“减量薄弱”三大核心挑战。为推动山西省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1月,中国人寿财险与山西省林草局联合印发《厚植美丽山西生态底色“五个一”公益行动方案》,明确“共建一个党建特色品牌、共启一系列公益活动、共送一份国寿暖心关怀、共建一个多维风控体系、共办一场绿色发展论坛”五个一行动任务,在为林业设计开发针对性保险产品外,还为护林员、防火员定制开发“绿色卫士”专属产品,多维举措赋能,构建生态保护共同体。


2024年7月8日,中国人寿财险蓝色保险发展中心揭牌成立。依托海洋保险综合服务平台,中心先后开发落地海参、大闸蟹高温指数险,贻贝、南美白对虾综合气象指数险等10余项区域化产品,截至2025年8月,已在山东为4022个养殖户(企业)提供超6.43亿元风险保障。

 


中心不仅仅是风险保障的提供者,更是海洋风险数字化管理的实践者。通过分析养殖区域近30年的海洋要素数据,为日照市11户贻贝养殖大户定制气象指数保险方案,不仅根据客户需求设定差异化的风力、温度等风险监测条件,提供风险研判报告与防范建议,还将平台系统与客户手机进行绑定,实现根据海洋环境与气象变化智能预警,有效帮助养殖户提升风险抵御能力、降低受灾风险。“数智驱动海洋牧场蓝色保险创新模式”入选2024年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十大创新模式,凸显了从事后补偿转向事前防控、事中救援的服务跃迁。


这套方法论正在向更广阔的田野与牧场复制。中国人寿财险以科技为底座,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数据能力:通过“国寿i农图”“国寿i农飞”,实现地块、作物与保单的精准管理;在养殖领域首创“牛脸识别”,叠加区块链存证与AI风控,支撑自助承保理赔,做到“认得准、赔得快、可追溯”;依托“安心防”平台,对台风、暴雨、干旱等15类灾害实施县域级轨迹预警,把损失拦在阈值之外。

 


农业保险服务的温度来自触达能力。中国人寿财险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网络,建成县级、乡镇营销服务部186个,乡镇三农服务站上万个、村级服务点近5.7万个;“国寿i农险”APP实现在线投保、缴费、资料上传和天气预警、市场信息等增值服务,推动农险线上化、自助化。与此同时,公司以农业保险增信撬动金融“活水”,在7省落地“农业保险 + 信贷”服务,带动涉农贷款超2亿元,形成“风险可见、资金可得、服务可达”的闭环。


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广袤天地里,中国人寿财险以粮食安全为根基、以产业多元发展为羽翼、以创新服务为驱动,不断探索实践,编织起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网”与“服务网”。这不仅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撑起了保护伞,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展望未来,中国人寿财险将继续秉持服务“三农”的初心,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美好愿景加速照进现实。

编辑:牟玉珍

 


来源:日照新闻网
原标题:托举丰收 振兴乡村 中国人寿财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