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炉的馍热气腾腾,从中间切开不切断,剁好的肉夹在馍里,再浇上一勺肉汁……9月15日清晨,衡水市桃城区新华西路“微市场”里的肉夹馍摊前围了一圈客人,摊主安运广正动作麻利地做肉夹馍。



安运广的摊位在新华西路和康宁街交叉口处,紧临市第四人民医院,周围还有市第四中学、市育才街小学,人流量大。这里曾经是流动摊贩的聚集地,每逢早、晚高峰,小商小贩占道经营,人多摊多交通秩序乱。在附近居住的王建设深受其扰。他说:“卖早餐的、卖水果的、卖日用品的……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把这里堵得水泄不通,卫生差、噪声大,一出门就闹心。”


“以前,我们的摊位都是流动的,一边做着小本买卖,一边还得躲着城管执法人员。他们来了,我们就走;等他们走了,我们再来。总是换着地方摆摊,客人来了都找不到,生意没法保证,收入也不稳定。”安运广说。


摊虽小却关系着大民生,一个肉夹馍的小买卖,一头连着摊贩的生计,一头连着市民的便利生活。如果直接关停小摊贩,虽然能快速解决市容市貌和出行问题,但是少了人情味和烟火气,还影响群众的生活便利程度;如果放任小摊贩四处摆放,就会影响市容市貌和市民出行。


城市管理与流动摊贩之间的传统对立关系,曾是困扰城市文明建设的难点之一。为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实现从管理向服务、从单一向多元、从对立向共赢的深刻转变,衡水市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将其作为深化文明创建的重要课题。在文明创建过程中,衡水市坚持统筹市容环境、公共秩序与民生经济协调发展,在确保交通顺畅和市政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布局、合理设置,打造了一批便民“微市场”,引导流动摊贩有序入场、规范经营。真正体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宗旨,彰显出城市的温度与包容。


划定经营点位,贴上经营标识……安运广和一众零散售卖的流动摊贩被统一邀请进“微市场”,营业时间为清晨5时至上午9时,中午11时至下午1时。商户们办理个人健康证、食品卫生备案卡,留存采货凭证等,以保证食品安全卫生。“微市场”的商户们实行自我经营管理,轮流当“商户长”,负责“微市场”的卫生保洁、秩序维持、文明行为、诚信经营等工作。



安运广说:“自从有了这个‘微市场’,再也不用到处‘打游击’了,回头客很容易找到我们,生意比之前更好了。”周边群众也说:“交通不堵了,出入方便了,还有一系列的卫生保障,让我们吃得方便又舒心。”


一个个“微市场”考虑到了小摊小贩的生计之需,方便了群众生活,还兼顾了城市管理的要求,彰显了人情味。推动占道经营整治、建设马路微市场,是一次深刻的城市价值重塑。摊贩有了尊严,市民感到了便利,城市增添了活力,社会更加和谐,这才是更高层次、更具内涵的城市文明。


近年来,衡水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桃城区、冀州区、衡水高新区按照“定时间、定区域”的方式,采取第三方管理和商户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已建设涵盖早餐、快餐、便民经营点等在内的马路“微市场”29处,经营种类也从单一的“早餐微市场”扩展到出售水果、蔬菜、早午餐等多个种类,安置商贩866家,惠及市民3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