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碣石山百草丰茂,渤海湾涛声阵阵。在港城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品葡萄陈酿的醇香、看“类人眼”洞见未来、学红桥精神坚定信仰……在这片曾见证魏武挥鞭、秦皇求仙的土地上,听见新质生产力拔节的声响。
葡萄架下酿新酒:碣石山产区的农文旅融合密码
小雨淅沥,昌黎碣石山产区的数万亩葡萄园浮起青黛薄雾。华夏庄园地下花岗岩酒窖内,2万余只橡木桶在幽光中静默陈列,酒香裹着泥土气息在空气中氤氲弥漫。这座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酒窖,正是秦皇岛打造“中国干红葡萄酒城”的缩影。
“这里每滴酒都沉淀着历史与科技。”工作人员引导大家品鉴佳酿,杯中荡漾的琥珀流光引人遐思。依托500多年的葡萄种植史(据《永平府志》和《昌黎县志》记载)与独特的褐土环境,产区建成标准化酿酒葡萄示范基地11个,培育了赤霞珠、马瑟兰等特色品种。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产业已成为支撑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农业特色主导产业。
以高质量协同发展为核心,产区创新产业集群模式:东翼干红小镇汇聚华夏长城、朗格斯等名庄,走高端精品路线;西翼葡萄小镇打造“葡萄架下慢生活”,串联起星汉街市、矿坑公园、国家知识馆等文旅节点。目前,已形成集种植、酿造、研发、物流、旅游、康养为一体的完备产业集群,2024年实现营收33亿元。
科技为农文旅融合注入不竭动力。产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技术网络,依托6家专项研发机构、大批技术人才支撑产业创新。同时,与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提高产品研发、基地农户提高管理水平助力。
“类人眼”开启智造之窗:阿尔勃特的AI革命
在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AI智能机器人“秦小阅”“秦小检”与工作人员实时对话,自主流畅避障,完成了图书查询、检索等各项指令。其搭载的阿尔勃特“类人眼”视觉系统,正引发制造业智能化变革。
“传统机器视觉只能识别平面图像,我们让AI理解三维空间。”阿尔勃特空间智能(河北)视觉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边介绍边演示,指挥机械臂精准抓取异形零件。这项“类人眼”创新技术,是基于人眼认知世界的心智模型,利用AI+空间计算融合算法,采用摄像头+神经网络学习的方式,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理解和交互。
目前,公司一期工程已完成视觉检测工位、机械臂作业单元的空间定位安装,搭建了4条产线,完成了DS大模型、自研工业模型及空间智能系统(工业大脑)的接入。二期工程已完成工业大脑在产线的训练与调优、空间智能视觉与产线机器人视觉的深度接入。
同时,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大脑全面替换传统工业软件工作,相应算法的研发在持续进行中,整个工厂建设预计年底前完成。这项核心技术可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智能跃升提供空间智能视觉支撑,为京津冀智能制造提供新范式。
红桥精神铸钢脊:中铁山桥的百年传承
中铁山桥集团的红桥文化广场上,王尽美的半身雕像庄严地凝视前方。1922年,这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在这里建立了最早的企业党组织,组织领导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播下“尽善尽美”的精神火种。
百年来,中铁山桥传承开路先锋精神,以红色基因铸就钢铁脊梁。始终领路先行:主动制定和实施领先行业标准、远超现行技术标准的“山桥标准”,将中国铁路道岔制造水平提升到全新高度;开启智造突围:首次将机器人焊接技术应用于国内钢桥制造领域,建成国内首家铁路道岔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全球跨越:雅万高铁道岔实现中国高速道岔首次出口,3200余座钢桥撑起中国基建。
新时代,中铁山桥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出了国内最先进的6000吨锻压智能道岔自动化生产线,自主研发了国内首条百米钢轨数控锯切生产线、国内首创的钢轨锯铣一体联合生产线、国内最大的50米数控钻床、国内第一条钢轨涂装生产线、闪光焊接生产线、国内道岔垫板数字化智能生产线等一大批原创核心关键技术设备……
向未来,中铁山桥不断提高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三个转变”,努力为中国和世界交通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记者手记:
这次探访实践令人振奋。碣石山下,葡萄酒酿出科技与风土融合的醇厚;智能工厂里,类人眼技术重新定义“看见”的方式;红桥雕像前,“尽善尽美”的嘱托化作勇攀高峰的不懈追求。这里没有割裂的传统与现代——500多年的葡萄藤蔓连接着群众的幸福生活,130余年的砥砺发展撑起大国钢脊,秦皇岛以“山海相邻”的天然禀赋,书写出农文旅融合、智能科技突破、红色基因传承的突围路径,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