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1095个居民小区、295个公共机构和241个公共场所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62%,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衡水市区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全链条系统


近年来,衡水市锚定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积极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体系。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开拓创新探索建立“可回收物管理”的衡水路径,为衡水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城管力量。



截至目前,市区1095个居民小区、295个公共机构和241个公共场所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62%。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置终端建设,2019年6月,中节能衡水垃圾焚烧项目正式投产,2021年8月,中节能衡水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投产,2025年3月,爱分类衡水分拣项目投产,市区基本建成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理全链条系统,提前完成省、市生活垃圾分类“十四五”任务目标。参与垃圾分类渐成衡水市民的生活新时尚。


健全工作机制,高位推进各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推进,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专门成立工作专班统筹相关工作。同时,在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境卫生管理中心挂牌成立衡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先后印发《衡水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衡水市生活垃圾分类年度工作要点》《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措施》《衡水市生活垃圾分类督导考核工作方案》等文件,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进和开展奠定了基础。2024年3月,实施《衡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明确了垃圾分类的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分类标准,更细化了保障措施,为各部门、各单位及广大市民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也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和政策保障,增强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刚性约束,标志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迈入规范化、法治化的新阶段。



抓实重点项目,积极打造亮点。今年3月,由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上海悦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市城投集团合作建设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成功投产。该项目占地7.5亩,设有2条生产线,可精细化分拣81类可回收物,日处理可回收物20余吨。同时,扎实推进智能回收箱投放,目前已在桃城区、高新区投放智能回收箱近600台,覆盖200余个小区,注册用户超6.2万。再生分拣中心的建成和智能回收箱的投放,有效破解了生活垃圾分类“操作难、动力难、协同难”的困境,标志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明显实质性成效,走出了同类项目省内起步早、规模大、标准化高的先手棋,为进一步开拓垃圾分类工作新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2025年5月6日,河北日报、省住建厅以“衡水垃圾分类‘三难’问题这样破解”为题,报道推送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


优化设施设备,增强分类意识。从投放、收运、处置等各环节,设施配置、设备购置、投放引导各方面齐发力,完善全链条体系建设,全方位提高我市垃圾分类水平。前端投放环节,在居民小区、公共机构等场所合理配置二分类投放设施10000余组、四分类投放设施1500余组,进一步提高了居民投放生活垃圾的便捷性。中端收运环节,构建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强化部门协同与资源整合,让收运环节与前端分类、后端处置形成无缝衔接的有机整体。末端处置环节,依托中节能衡水公司对城区范围内产生的其它垃圾和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市区其它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到100%。与此同时,我市紧扣“世界环境日”“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等节点,利用报刊、电视、网络、户外大屏等各类媒体载体,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传播绿色环保理念,构建起“线上+线下”“社区+校园”的立体宣传网。以居民小区和学生群体为重点,联合行业企业和志愿者组织,常态化组织社区宣传和小手拉大手家校共育行动,增强宣传教育成效,营造人人参与垃圾分类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