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10点,衡水顺平中学的午餐备菜时间到了。
厨师们手起刀落,麻利地将菜叶切下,倒入脚边的切配专用垃圾桶。
“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从源头上就必须分开,师傅们都已经形成习惯了。”顺平中学校长董红艳说,“现在孩子们分类意识都很强,我们更得时时处处做好榜样。”
这所中学有4200名学生,每天产生厨余垃圾约500斤。如何让这些“放错位置的资源”得到科学处置,成为学校环境治理的重要课题。
源头分类与暂存
中午12点,学生们结束了午餐。不需要指引,学生们陆续起身,自行走到餐余回收台前,扔垃圾、放餐盘。
“以前还需要引导,但是现在,同学们会自觉地把剩饭剩菜和餐巾纸分类放置。”食堂保洁员李俊强的身边放着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收集桶,一旁“为什么要垃圾分类”的展牌格外醒目,学生们却都习以为常,早已将垃圾分类形成了自觉行动。
用餐时间过后,食堂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厨余垃圾桶运送至校内定点位置。操作过程中,严格避免厨余垃圾与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混放,从源头确保厨余垃圾的纯度,为后续转运和处理奠定基础。
“这厨余垃圾放久了容易发臭,还会有液体渗漏,必须及时运送。”李俊强检查了垃圾桶密封情况,驾轻就熟地推着垃圾桶走向指定位置,为了防止垃圾异味散发和渗漏,他始终谨慎地避免颠簸。
“我们与具备专业资质的中节能(衡水)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建立了‘定点、定车、定线’的清运模式。”顺平中学食堂主任耿潭说,“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当日清运,不在校园过夜,杜绝了存放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
下午1点,中节能的清运车准时驶入校园。厨余垃圾桶被车上的收运设备直接提升装车,全过程无垃圾泄漏。
收运员王玉新负责这条线路已一年有余:“顺平中学的垃圾分类质量一直很稳定。我们每天处理衡水市数十家学校、单位和饭店的餐厨垃圾,学校板块的处理效率都很高。”
垃圾处理与利用
收运后的厨余垃圾去哪了呢?学生们一起来到中节能(衡水)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寻找答案。
小桥流水,锦鲤畅游;绿茵环廊,天鹅嬉戏。同学们纷纷感叹,垃圾处理厂的环境竟然可以像花园一样优美!
中节能综合管理部的工作人员张兵告诉大家,这个景观花园用的水就是垃圾渗滤液处理后产生的中水。自2019年正式运行以来,公司已累计处理生活垃圾206万吨,发电8亿度,相当于节约标煤3.2亿吨,减少碳排放量约7.9亿吨。
在环保科普展厅,学生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危机与环境治理、能源危机及变迁、城市能源与环境综合解决方案等几个方面了解了节能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理念。
“但究竟怎么把垃圾变成资源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行人来到主厂房的卸料平台。
仅一层玻璃之隔的厂房内,垃圾车有序运行着,每日近千吨的垃圾吞吐量并没有让卸料大厅变得脏乱差,反而异常清洁,几乎闻不到异味。
“卸料大厅设有多个卸料密封门,只有在垃圾运输车到达时才开启指定卸料门;风机可以帮助卸料平台保持微负压,在舱门开启时自动形成空气幕隔绝臭气;除臭装置定时、定量自动喷洒除臭剂;工作人员也会每天打扫、冲洗平台,多管齐下,有效防止臭气外溢。”张兵说。
垃圾被倒入垃圾仓后,便开启了长达5-7天的发酵期,这是垃圾“变废为宝”的关键。生活垃圾的含水率通常在40%-60%,而厨余垃圾含水率甚至超过60%,发酵主要作用是滤出渗滤液,分解有机物,为后续焚烧发电打好基础。
在垃圾处理室,两位工作人员正控制着巨大的垃圾抓,像“抓娃娃”一样将发酵完成的垃圾转移至进料口。
当了解到焚烧炉内温度能达到850℃,渗滤液、汽轮机、烟气净化等流程精密而完善时,学生们不禁肃然起敬:“现代化的垃圾处理方式,真正让资源循环利用了起来,感觉自己保护环境的责任又重了一些。”
厨余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别按统一流程处理,经过发酵、焚烧、净化等多道工序,最终转化为电力和建材;渗滤液经处理后清澈无异味,可用于养鱼和景观喷泉;炉渣可以制成行道砖;飞灰经稳定化处理后安全填埋。整个流程真正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
“发酵后的垃圾焚烧产生高温,推动汽轮机转动,就能发电。”在中节能的监控大屏前,工程师指着屏幕上的实时数据说,“同学们看,烟气经过多重净化后,能够有效去除氮氧化物、酸性气体和重金属,如今我们的排放指标比国标更加严格。”
理念宣传与践行
在衡水顺平中学,环保教育已融入日常教学各个环节。不仅在食堂设置环保展牌,常态化宣传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良好风尚,学校还会通过主题班会、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等形式,持续培养学生环保习惯,润物无声地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我们日常都会把班级的废纸、易拉罐等回收起来卖废品做班费,碰到电池这种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会有意识地分类放置。”学生靳伊晨说。
对于校园内产生的其他类型垃圾,学校也建立了对应的转运处理机制,分类存放在垃圾暂存点或食堂附近的垃圾中转站,之后由环卫部门安排大型垃圾运输车辆,将垃圾分别运送至对应的处理场所,形成了覆盖全品类垃圾的闭环管理体系。
如今,顺平中学的环保教育模式已在衡水全市普遍践行。近年来,衡水市教育部门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知识,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和实践等活动。各学校通过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其中。像中节能这样的环保公司不仅承担着垃圾处理的重任,还会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张兵介绍,公司每年接待大量参观团体,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宣传活动,2025年开展环保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十余场,覆盖上万人次,成为衡水市重要的环保教育基地。
从校园到社区,从学生到市民,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正在衡水大地蔚然成风。
记者手记
在衡水顺平中学的见闻,只是我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其作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市先后印发《衡水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衡水市生活垃圾分类年度工作要点》《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措施》《衡水市生活垃圾分类督导考核工作方案》等文件,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进和开展奠定了基础。2024年3月,《衡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迈入规范化、法治化的新阶段。
从政府推动到全民参与,从源头减量到末端处理,从宣传教育到法治保障,衡水市正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当垃圾分类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衡水这座湖城正在用实际行动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