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水市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堵点”,充分发挥企业服务中心平台作用,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不断提升为企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全域覆盖,构建服务网络。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聚焦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在市本级、13个县(市、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企业服务中心,118个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企业服务专窗。对照相关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协调进驻部门将创业服务、职业培训等纳入服务范围,涉企服务事项从最初的81项增至190项并动态更新,形成多层级、全覆盖、就近办的服务网络。


健全机制,快速解决问题。实行“发现-解决-反馈-回访”闭环运行机制,拓宽问题收集渠道,服务团深入基层调研;强化跨层级、跨部门协同,紧急问题开辟“绿色通道”,召开联席会议现场研究答复;问题交办后,办理部门签字进台账,由企业服务中心专人跟踪。办理完毕后,一周内进行全覆盖满意度回访,并定期评估工作质量,提升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


精准施策,提升服务成效。设立惠企政策窗口,推动政策直达,解决企业“找不到、读不懂”等问题。运用多项改革成果优化企业登记服务,解决“易入难营”问题。实施重点项目帮办代办,建立省、市重点项目审批台账,今年已为20个项目提供服务。针对特别国债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流程,已完成10个项目立项手续。安排专员对接项目单位,武邑县企业服务中心曾20个工作日办结全国单体最大组串式储能电站项目前期手续。此外,开展增值服务,为企业匹配贷款、举办“企业发展赋能服务日”活动,创新“三减无感式”信用修复模式,帮助360余家企业修复信用,压缩时长超60%,减少成本5万余元。


截至目前,全市企业服务中心累计服务企业34000余家次,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收集企业诉求6000余件,有效解决4600余件,解决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8%,企业满意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