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榆科镇北榆林村村民采用EPS模块建房。(资料图片)


 ②深州镇大榆林村村民张亚忖家客厅。 周灿  摄


 ③大冯营镇大冯营村村民采用钢结构模式建房。(资料图片)


近日,在夏日的阳光下,深州市深州镇大榆林村村民张亚忖家崭新的小院焕发着新农村的蓬勃朝气。令人惊讶的是,这座充满现代感的农房,从蓝图变为现实仅用了40多天。


“没想到房子这么快就建好了,我们住得既舒适又安心,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大大提升!”张亚忖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深州市将装配式农房作为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力推进带来的真切变化。这份“深州速度”与“民生温度”,正是深州市回应民生期盼、提升农村居住品质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深州市坚持把开展“我为深州立新功 民生实事年”活动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聚焦群众关心关切,谋划推进一批有特色、有亮点、见实效的民生项目,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装配式农房建设正是2025年深州市20项民生实事之一。


与传统建筑工地尘土飞扬的景象不同,装配式建房告别了红砖,代之以工厂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模块。深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刘厦介绍,装配式农房是将工厂加工制作好的建筑构件和配件,通过可靠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农村住房。目前,主要采用EPS(发泡聚苯乙烯)模块、钢筋桁架复合墙模块、叠合钢网模块等6种结构类型,建筑成本为每平方米950元至1500元不等。这种建房方式优势显著:抗震防风、冬暖夏凉、施工工期短,农户实用性强。


张亚忖对此深有体会。他介绍,农户只需按要求做好地基,施工单位即可快速进场,4至5天内就能完成主体吊装,加上外墙涂料、门窗安装等工序,整体交付不到两个月。“房子不仅建得快,住着还舒服。”他举例说,现在室外30多摄氏度,屋里只有20多摄氏度,以前住老房子冬天取暖费得花四五千元,现在能省一半。


安居是百姓最朴实的愿望。今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装配式农房试点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对选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新建或翻建住房的试点农户给予适当补助,并鼓励农户通过“裕农通”平台、微信二维码等在线申报试点。农户在手机上就能了解优惠政策、查询厂家信息、选择设计方案、提交申请,十分便捷。


“以往,乡里建房都是自己操办,买材料、请工人、建主体……综合算起来成本并不低,人还累得够呛。”张亚忖回忆道,以前一家人住的是父辈留下来的老房子,不仅空间不够,还存在渗漏、开裂等问题。去年,他从朋友处了解到这种新式农房的优点,并通过当地住建部门及镇村的政策宣讲详细了解到建设装配式农房的流程和补助政策,当即决定建设一栋装配式新农房。


为帮助农户把房子建得又快又好,深州市进行了多方探索。深州市住建局深入指导,联合工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打通了从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审批优化、质量监管到财政奖补落地的全流程服务链;利用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等广泛宣传、解读政策;组织设计下乡活动,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农户需求、经济条件和政策要求,帮助设计户型、修改方案……“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了这么好的新房,今后的日子更有盼头了!”看着自家功能完备、南北通透的新农房,张亚忖满脸笑意。


装配式农房“建得快、住得好”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像张亚忖一样的村民。今年以来,深州市已完成74户装配式农房网上申请审核,并对施工进行了现场指导与验收。


如今,在深州市各乡镇,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新农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引领下,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这种新型农房建设模式正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助力更多农民在“好房子”里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