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7月24日9时30分,衡水市桃城区红旗大街与新华路交叉口附近,一阵持续的轰鸣声从街角传来——58岁的乔书长正低头,双手紧握一把20公斤重的电镐,在滚烫的污水井盖旁忙碌。每一次震动,都让周围的水泥地面迸出碎石,混着热浪的尘土扑面而来,糊在他黝黑的脸颊上。


作为衡水市城管局排水管理中心维护科应急组的井盖维修工,乔书长已在这个岗位上干了9年。他和同事们负责市区雨污水井盖的应急处置,但凡出现异响、破损等安全隐患,他们就到场抢修。“昨晚接到通知,这个井盖过往车辆一压就颤,有安全隐患,得赶紧修。”他的声音被电镐的轰鸣声淹没,微微侧头时,额头上的汗珠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往下淌。此刻,橘黄色的工装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脊背上,裸露的手臂上布满细密的汗珠。


同组的两名同事各司其职:一人拿铁锨将碎砂石铲进编织袋,另一人拎着水壶向地面喷水降温。半小时后,电镐终于停了。乔书长直起身子,抬手在脸上随意抹了把汗。他脱下工装,里面的黑色T恤后背印着大片深色汗渍,随即又从车上扯过毛巾搭在脖子上,一擦,毛巾就湿了大半。乔书长拧开1000毫升的水杯,“咕咚咕咚”灌下大半瓶,“天热,一天得喝四杯水。”他抹了把嘴,工装的衣角还在往下滴水,“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九年了,早习惯了。”稍歇片刻,他又抄起铁锨,弯腰清理井盖周围的碎石,身影在烈日下显得格外专注。


九年来,乔书长和同事们就是这样,在酷暑严寒中守护着市民的“脚下安全”。他们或许没站在聚光灯下,却用一镐一锨的付出,筑牢了城市运转的微小却关键的一环。每一块平整的井盖下,都藏着他们的汗水与责任——这是对千万市民出行平安的默默承诺,是高温里、寒风中,最动人的坚守与担当。

见习记者:王红、赵天韧


编辑:贾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