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阳光如织,万物沐浴在金色的光辉中,生机盎然。


武强县街关镇李家村古建筑风格引人入胜:村口牌楼巍然,街道干净整洁,绿荫环绕房舍。漫步主街,仿佛步入艺术长廊,两侧砖雕精妙、院落古雅,胡同彩绘鲜活,处处凝结着匠人巧思与传统文化精髓,历史气息与审美意趣交织成一幅动人乡村画卷。



“现在谁家办红白事都不铺张了,‘移动大锅台’一摆,省心又热闹!”在文化广场树下乘凉的李茂林摇着手里的蒲扇乐呵呵地说道。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李家村移风易俗带来的巨大变化。


移风易俗让“移动大锅台”“煮”出了“乡风大文明”。


2016年,村“两委”牵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推出“移动大锅台”公益服务——由村集体提供炊具、餐具,统一宴席标准,每桌成本控制在300元以内。“不管条件好坏,我们都按照统一的标准办事,杜绝攀比浪费,大家伙儿都很配合。”村党支部书记李冬强说道。


“你看我们的主街道,原来可没这么宽!都是通过和大家做工作,大家把房前屋后的台子让出来一些,街道就拓宽了。”李冬强自豪地说道。


乡风变好了,民风也紧跟其后,焕然一新。


村庄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每隔三十米便整齐地摆放着两个垃圾桶,村民们自觉将垃圾分类投放,对卫生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民广告张贴栏的设立,既给大家带来了便利,又有效地保护了村庄的环境……


夜幕降临,文化广场的灯光亮起,村民们健身、遛弯、跳舞……热闹非凡。60岁的陈娟每天都要带着广场舞小队在这里跳舞。“以前农闲的时候很无聊,现在大家聚在一起跳广场舞,有活动时还能排排节目,日子越过越有劲!”她擦着汗笑道。



这样的场景,在李家村已是常态。自2018年起,村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四季村晚”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表演;理论宣讲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非遗体验活动则让村民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好了,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村民们感慨地说。


“最美庭院”获得者吕国枝把自家院子收拾得干净利索,院子的一角有个小菜园,种着几垄青菜,绿油油的叶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嫩,豆角的藤蔓已经高高地爬上了墙,和旁边的葡萄比着高低。“以前比谁家房子大,现在比谁家院子美、家风正。”吕国枝乐呵呵地说道。



如今,全村已评出“最美庭院”15户,形成了“一户一景、一步一韵”的特色。


“文明不是口号,是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实惠。”李冬强说道。从移风易俗的“移动大锅台”到文化生活的“乡村大舞台”,从人居环境的“微改造”到乡风文明的“深扎根”,李家村用自身证明:文明能让小村庄焕发大能量!


如今,村内文明乡风蔚然成风,邻里关系更加和睦,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获得2018 - 2020、2021 - 2023两届河北省文明村荣誉称号,2025年5月获评全国文明村。这沉甸甸的荣誉,是对李家村文明建设成果的高度肯定。


夕阳西下,文化广场的舞蹈队又排起了新队形,这个小村落,正以文明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最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