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公布,武强县街关镇李家村、周窝镇榜上有名。这是继南立车村、郭家院村、周家窝村之后,武强再获“国字号”荣誉。一朵朵文明之花,正以其独特的姿态,在武强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绚丽绽放。
李家村:产文共兴 乡风和畅
李家村位于武强县西南部,全村仅有70户253人。近年来,村里先后涌现出10户美丽庭院、5户精品庭院和10户十星级文明户,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淳朴的民风。
自2021年起,李家村按下美丽乡村建设“加速键”。村里坚持生态优先,将现代农业、脱贫攻坚、乡村旅游、生态建设、文明村创建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工作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15.6万元,并接连荣获河北省文明村、河北省卫生村等多项称号,真正实现了从尘土飞扬“小村庄”到村美民富“幸福村”的华丽蜕变。
在乡风民风建设方面,李家村通过公益广告、“大喇叭”等宣传方式传递文明理念,制定出严谨可行的18条村规民约来规范村民们的日常行为。为遏制攀比之风,村里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明确红白事的举办规模和宴席标准,并推出“移动大锅台”,由村民自发组成厨师队伍,提供免费服务,有效地杜绝了大操大办行为,让李家村的乡风回归质朴本真。
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李家村成立了村级志愿者服务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15场,举办“婆媳互夸”“五好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20余场,组织“四季村晚”“我们的节日”等文艺活动10余场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村民们纷纷点赞:“既‘富了’脑袋,又乐了心窝。”
在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后,李家村更是焕然一新:实现全域无垃圾、无污水、无小广告,巷道全部硬化,残垣断壁彻底消除,并全域建设“小三园”,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周窝镇:产旺文兴 和美共生
周窝镇,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因乐器产业而闻名遐迩。中国知名的管弦乐器生产企业——金音乐器集团就扎根于此。该集团不仅有着管弦乐器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佳绩,还带动周边98家企业蓬勃发展,奏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交响乐章。
这座集中国特色小镇、全国魅力新农村、4A级旅游景区等众多荣誉于一身的“明星”小镇,从“京津冀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进会在此召开,到央视节目频频取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近年来,周窝镇更是以文明创建为笔,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筑牢基层根基上,周窝镇党委、政府下足功夫。一方面,镇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带头抓学习,定期组织党员一起学政策、聊时事,安排党员培训,提升党员创新意识,为党员时时“充电”,增强了党员工作干劲。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带头真干事、干实事,精准整治村环境,让街道更干净、村容更漂亮,把党的好政策实实在在落实到老百姓身边。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周窝镇4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作用,招募各类志愿者,组建“理论宣讲”“移风易俗”等5支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志愿抢着干,时代新人争着当”在周窝镇蔚然成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成为群众身边的“爱心驿站”。去年,周窝镇再次创新宣传形式,用故事讲述的方式引导村民抵制陈规陋习、倡导移风易俗,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经河北省文明办层层选拔,周家窝村的周金香脱颖而出,代表衡水市参加了全省“双争有我·咱村的那些事儿”村规民约故事讲述活动,并凭借出色表现荣获优秀选手称号。周金香回到衡水,又以《村规树典范 民约厚民风》为题进行宣讲,生动讲述了周家窝村宣传践行村规民约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和鲜活案例,向更多人展现了武强县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从李家村的精致蝶变,到周窝镇的活力迸发,再到如今双双斩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是武强县多年来坚持以文明创建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武强县4个“全国文明村”、1个“全国文明镇”的“国字号”荣誉,不仅是对武强县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为全县其他村镇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