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日前,记者从衡水市人社局获悉,2025年衡水市聚焦重点领域、行业、群体及中小微企业,全力推动就业政策落地、服务提质、培训增效、岗位扩容,全市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上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3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63.6%。


落实政策筑牢高质量充分就业根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进一步构建起援企稳岗、保就业惠民生的政策体系,开展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就业政策促进就业的关键作用,推动就业容量与质量双提升。持续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今年来已为3.3万余家企业的38万人次职工减征失业保险费1.07亿元。加速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落地见效,仅半个月的时间就为5600余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058万元,惠及职工12万余名,预计8月底将全部落实完毕。全市共支出就业补助资金8533万元,支持1.35万余人次劳动者就业创业。


持续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始终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放在工作的首位。春节期间,抢抓学子返乡过年的黄金契机,精心组织了45场“桑梓情 心永衡”衡水学子回归计划之“欢迎学子回家过大年”系列活动,吸引2100余家次企业热情参与,提供了近2.6万个就业岗位需求信息,达成就业意向万余人次。发出《“桑梓情 心永衡”——致2025届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集中推介求助途径、招聘渠道、服务机构目录、政策服务清单。扎实推进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失业人员再就业604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73人。稳步拓展京津劳务市场,推动“河北福嫂”进京津,通过一系列“走出去对接、请进来共商、静下来谋划、动起来推进”的组合拳,今年以来全市已向京津输送劳务10676人,其中“河北福嫂”2048人。


高效推进技能培训工作。启动“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围绕全省9大重点任务,结合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农业强市、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文旅康养产业发展需求,分行业开展精准化技能培训。针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大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项目化培训模式,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差异化补贴,加强培训精准有效供给。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院校专业建设和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贯通学徒制、项目化等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岗位核心技能、关键技术实操实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就业创业新能力。目前,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已开班参训人数达1.28万人。在4月底举办的全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代表队斩获6金、2银、6铜、17优胜奖的优异成绩。


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效。发布《2025年衡水市人才需求目录》,收集2000余家企业5500余个岗位近4.35万条用工信息。全年谋划10+N系列就业服务活动,通过高频次、多样化的招聘形式,为供需双方搭建起高效对接的桥梁,推动用工互动常态化。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22场次,发布就业岗位9.6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8万余人次。精心打造“零工超市就业便利店”与“零工市场一站式枢纽”的立体化服务网络,形成“小超市扎根基层末梢、大市场集聚资源要素”的有机协同格局,为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双向服务,真正实现便民零距离,不断破解“招工难、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为稳就业、保民生增添新动力。同时,深化数智赋能,建成零工超市线上平台,平台涵盖求职招聘、技能提升、政策解读、权益维护等多个内容版块,着力打造多元化一站式就业服务生态平台。目前,全市已建立1816家“零工超市”,23家零工市场,今年以来成功服务1.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