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学起外号算不算霸凌?遇到了该找谁帮忙?”“夏天去泳池游泳,要注意哪些危险?”“游戏里有人说送装备,怎么分辨是不是骗术?”7月14日,武邑康泰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一场围绕“校园霸凌”“防溺水”“防止游戏诈骗”三大主题的议事会正在进行。18名儿童议事员和10名志愿者参加。
在“校园霸凌”议题中,志愿者小李通过角色扮演,还原了“起侮辱性绰号”“故意孤立同学”等隐性霸凌场景。“这算霸凌!我同桌就因为胖被人叫外号,现在都不爱说话了。”四年级的小议事员张悦激动地说。随后,孩子们与志愿者共同梳理出“霸凌信号”:身体受伤、不愿上学、物品经常丢失,并讨论出应对办法。志愿者还教大家制作“求助卡片”,写上家长或老师的联系方式,遇到问题时能快速求助。
谈及“防溺水”,有过救生经验的志愿者小王带来了救生衣和浮板,现场演示正确穿戴方法,“泳池里要远离排水口,野外池塘坚决不能去,哪怕有同伴也不行。”小议事员们结合日常观察,提出在小区喷泉池、河边增设“禁止戏水”卡通警示牌,并建议社区组织“防溺水体验课”,让更多同学学会自救技能。“我要把今天学到的画成漫画,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六年级的李响边记笔记边说。
针对“游戏诈骗”,志愿者小张展示了孩子们常玩的几款游戏界面,模拟“低价充值”“免费送皮肤”等诈骗话术。“有人说扫码领装备,我差点就扫了!”小议事员赵宇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大家与志愿者一起总结出“三不原则”:不扫陌生二维码、不向陌生人转账、不泄露账号密码,还编了顺口溜:“游戏虽好玩,诈骗要防范,爸妈把把关,安全记心间。”
会议最后,参会人员组成了“安全守护行动计划分队”,旨在把今天的讨论成果分享给身边的家人和同学。
“儿童是社区重要的成员,我们也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康泰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议事会是康泰社区创建儿童友好社区的一次实践,接下来,将继续关注社区儿童成长,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参与社区治理、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