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6G通信、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崛起,雷达技术作为核心感知元件,正迎来爆发式增长。雷达罩与雷达绝缘子作为雷达系统的“眼睛”与“神经”,其性能直接决定雷达的探测精度、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在高端雷达罩材料、高频绝缘子等领域仍面临“卡脖子”困境。如今,随着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共振,国内企业以创新材料为突破口,加速向产业链高端迈进,掀起一场雷达产业的轻量化与智能化革命。



国产替代需求迫切,XCPS材料成新变量


雷达罩作为雷达的“保护外壳”,需兼具轻量化、耐候性与电磁波透过性。当前,国内雷达罩材料以玻璃钢为主,但高端产品依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进口陶瓷基复合材料。尤其在毫米波雷达、相控阵雷达领域,高性能氮化硼陶瓷、聚酰亚胺树脂等材料仍被欧美企业垄断,国产化率不足40%。制造工艺方面,国内多数企业依赖手工铺层和热压罐成型,而自动化3D编织、电子束熔融打印技术仅少数头部企业掌握,导致复杂曲面雷达罩良率低、成本高。


雷达绝缘子作为雷达组件间的关键绝缘部件,需在高温、高频环境下保持稳定。国内高频绝缘子市场长期被日本、美国等企业占据,国产产品在热导率(普遍低于15 W/m·K)、耐温性(通常<250℃)等指标上差距显著。尽管军工领域依托“国产化替代”政策推动国产绝缘子渗透率提升至60%,但民用高端市场仍以进口为主。


XCPS交联聚苯乙烯的登场,为国产雷达罩材料提供了颠覆性选择。


XCPS交联聚苯乙烯这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凭借介电常数2.5、介电损耗低至0.0005的性能,直接对标国际高端雷达罩材料标准。其密度仅1.05g/cm³,比传统玻璃钢轻40%,显著降低雷达载荷压力;在沸水中浸泡1000小时后仍保持性能稳定,使用寿命远超玻璃纤维材料。更值得关注的是,XCPS交联聚苯乙烯材料支持数控机床精密加工,加工周期缩短20%,精度可达IT0级,为雷达罩复杂曲面设计提供了新可能。



技术突围:XCPS材料引领轻量化革命,军民协同效应初显


在材料端,国内企业正以XCPS交联聚苯乙烯材料为核心,构建雷达罩性能跃升的“中国方案”。例如,某军工实验室通过交联结构形成均匀电介质网络,使雷达罩在宽频段内介电损耗低于0.0005,XCPS交联聚苯乙烯的轻量化优势使其适配无人机、卫星通信等对重量敏感的场景。某航天研发实验室采用XCPS交联聚苯乙烯材料制造的某型气象雷达罩,重量较传统材料减轻35%,载荷能力提升20%,已经通过基础测试。


军民融合成为技术转化的核心路径。例如,中电科14所将预警机雷达罩技术迁移至民用无人机领域,推动国产气象雷达罩市占率从15%提升至35%;华为与长盈精密合作开发5G基站用高频绝缘子,其介电性能超越德国罗杰斯公司同类产品,成功切入中兴通讯供应链。



未来挑战:技术封锁与产业链短板待破


尽管XCPS交联聚苯乙烯材料已展现巨大潜力,国内企业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欧美国家在聚四氟乙烯(PTFE)基复合材料、氮化硼陶瓷烧结等核心专利上构筑壁垒,国内企业需绕道研发或寻求交叉授权。另一方面,雷达厂商对国产部件验证周期长达2-3年。此外,复合型人才缺口超万人,制约材料、工艺、系统集成全链条突破。


政策赋能:标准制定与市场扩容双管齐下


国家层面正加速布局雷达产业链自主可控。新基建与低空经济催生增量市场:预计2025年,中国民用雷达市场规模将达500亿元,其中无人机雷达、车载毫米波雷达需求占比超60%,为国内材料企业提供黄金窗口期。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中国雷达罩与绝缘子领域的突围战已进入关键阶段。以XCPS交联聚苯乙烯为代表的国产材料创新,不仅打破了欧美技术垄断,更以轻量化、高可靠性与低成本优势重塑产业格局。在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国内企业需以材料创新为根基,以智能化制造为引擎,以军民融合为纽带,构建全产业链竞争力。随着6G商用与商业航天时代的到来,中国有望凭借新型“中国材料”,在全球雷达产业链中从“跟随者”跃升为“规则制定者”,为高端装备自主化写下新注脚。


来源:日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