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初夏的衡水,微风轻拂,阳光和煦。
近日,衡水昆仑大酒店内气氛热烈,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推进会议(第二场)痔病手术规范化诊疗培训班在此开启。此次培训班由北京市肛肠医院主办,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承办,旨在深化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提升痔病手术规范化诊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衡水市委、市政府借力北京雄厚的医药资源,全力以赴打造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3.0版共建共享共治共赢的新模式。京衡中医药协作历经多年深耕,结出丰硕成果。
北京市肛肠医院与衡水四院开创了“人才共享、技术互通、资源下沉、智慧赋能”的中西医协同发展模式,双方累计开展技术骨干互访研修26人次。衡水四院创新引进肛瘘栓塞术等8项前沿技术,构建起中西医协同诊疗新体系,书写了中医药惠民的时代答卷。
开班仪式上,北京市肛肠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邵晖指出,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资源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衡水四院在肛肠疾病诊疗领域经验丰富、成果显著,北京市肛肠医院将与衡水同仁携手共进,以规范化为核心,围绕“筛、防、诊、治、康”疾病全周期创新技术,共同推动痔病诊疗水平的提升;创新驱动、广泛培养中西医结合技术基层人才;探索分级诊疗新模式,通过远程会诊、多学科协作方式,持续提升肛肠专科领域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为更多人民群众造福。
衡水市卫健委计生协秘书长郝文轩说,希望通过本次推进会,进一步推动京衡两地肛肠学科的交流、传播与发展,通过建立标准化诊疗路径,依托现代科技赋能,让中医“整体观”与西医“精准度”深度交织,形成优势互补的诊疗体系,实现传统疗法的精准化提升,携手打造京衡中医肛肠治疗特色品牌。
衡水四院院长王玉新对各位专家的到来热烈欢迎,并表示借助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3.0版,衡水四院与北京市肛肠医院“人越走越亲,手越握越紧”。衡水四院将利用好此次培训,促使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升,以及推动专科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同质化发展等多方面得到质的飞跃。衡水四院将继续携手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以人才培养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服务提升为目标,为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提高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带教查房
培训环节,多位知名肛肠专家精彩授课。北京市肛肠医院医生薛瑶函、衡水四院肛肠科主任宋林繁、北京市肛肠医院教学办公室主任黄斌、北京市肛肠医院外二病区护士长杨俊滨和衡水四院肛肠科医生陈吉亮分别就“痔病病理生理基础”“痔的微创治疗新进展”“痔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痔病的全方位护理策略与高效康复路径探索”“基层实战经验分享——直肠癌误诊的剖析与防范”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来自北京、河北、山东等地的130多名医务工作者参训。
手术直播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一环,北京市肛肠医院秦澎湃、衡水四院肛肠科主任宋林繁等专家带领参训学员在衡水四院肛肠病区开展带教查房,并在学术会议室举办了痔疮手术规范化操作全流程直播观摩。参训人员认真观察、记录,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困惑,与专家们互动交流。大家纷纷表示,通过现场观摩,更加直观地学习了痔病手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收获颇丰。
据了解,衡水四院在1980年曾被命名为衡水市骨瘘医院,1996年8月正式更名为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创办肛肠科的芮恒祥老先生在1975年,舍弃家产、克服困难在衡水承办了我国历史上“首届大肠肛门疾病学术交流会议”。如今,新一代的衡水四院肛肠科人在继承传统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专业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引进诊疗新技术和高科技设备,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高水准的大型手术;同时,拥有“造口门诊”及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室,开设了“女子肛肠门诊”,满足了百姓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推进会议(第二场)痔病手术规范化诊疗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京津冀三地肛肠科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痔病手术规范化诊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未来,京津冀三地将继续深化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提升区域痔病诊疗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