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冀州现代农业融合创新基地,一座座温室大棚,在初夏的阳光下闪闪发光。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


  作为京津冀“菜篮子”的重要供给地,衡水去年蔬菜总产量382.6万吨,在首都市场占有率达12%。今年以来,衡水持续加快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创建,大力推动“净菜进京”,推进研发、种植、加工、运输、农文旅融合等全链条升级,衡水果蔬叫响京津。


  “净菜进京”不断提速


  4月30日,一辆满载“河北净菜”的货车从饶阳启程,驶向北京。


  饶阳是果蔬大县,果蔬播种面积突破43万亩,每天发往北京、天津的果蔬超2000吨。


  “这儿的果蔬为啥能进北京市场?就凭‘鲜’‘快’‘绿’三个字。”饶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兵顺说,原本粗放生产的果蔬,现已实现源头可追溯、质量有保障、加工有标准。


  净菜要想抢占“鲜”机,流通环节须跑出“加速度”。


  今年初,北京新发地衡水(冀州)农副产品智慧物流中心投入运营。这意味着京衡(冀)农产品双向流通的“高速路”打通了。通过全流程冷链运输体系,清晨采摘的果蔬中午就能摆上京津商超货架。该中心具备1.5万吨生鲜蔬菜储存能力,预计年交易量120万吨以上。


  去杂、清洗、杀菌……河北(深州)农速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净菜加工车间里,工人们仔细地对新采摘的蔬菜进行加工处理。


  “蔬菜原料采摘下来后,先进备料间预冷,包装后的净菜要入冷库进行5℃到8℃低温保鲜,经检测合格后,当天下午通过冷链物流运往北京。”河北农速源公司总经理赵卫东介绍,他们通过冷链全程可视化监控平台、GPS主机终端信息无线传输等先进技术,让冷链物流各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控制中,保证货物一路领“鲜”。


  河北农速源公司还推出“益鲜优选”手机客户端,通过“订单式”生产,直接对接北京消费市场。如今,他们是北京300余家餐饮单位的指定供应商,每天约有5吨净菜供应市场。


  “菜园子”直通京津“菜篮子”。在衡水,河北农速源、赛元河北生物、河北鑫鼎农业等6家企业被列为“河北净菜”品牌授权使用企业。其中,河北农速源还在北京建设了首家“河北净菜”共享仓储统配中心。11家主体通过“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认定,数量居全省第一。


  数智赋能果蔬种植


  4月30日,冀州现代农业融合创新基地。


  蔬菜馆里,一个个旋转种植塔上,红根达菜、菠菜、乌塌菜等长势喜人。


  站在一块电子显示屏前,基地负责人刘晓晨按动自动化设备上的按钮,大棚内的喷淋设备立时启动,喷洒出均匀细密的水雾,一棵棵菜苗愈发翠绿。


  基地内共有38座高标准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有近20种。记者注意到,这里的工作人员并不多。刘晓晨解释,棚室里安装着不少传感器,它们实时记录棚室环境和蔬菜生长参数,这些数据传输到基地控制中心,经过分析,一部手机就能操控远程浇水、施肥、调温。


  种苗繁育是衡水打造“京南菜园”的关键举措。


  位于饶阳县的河北致信数字育苗育种产业园内,一个个高效智能的育苗场景令人目不暇接。“我们是订单育苗,一个棚室大概有100万株苗,出苗后就运往外地。”产业园负责人魏方翠说,他们把传统的季节性育苗变成常年性育苗,年育苗1.2亿株。


  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示范推广为重点,近年来,衡水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推广应用高效栽培、果蔬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科技创新告别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生产智能化、产品绿色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在线化的数字农业新模式正在兴起。


  农文旅融合引客来


  今年以来,衡水市推行“科技农业+旅游”模式,精心组织果蔬采摘、农业科普、研学体验等活动,极大丰富了京津冀游客的乡村之旅。


  “旋转塔种植、水培等无土栽培技术以及山东寿光第九代日光温室等,都让前来研学的学生啧啧称奇。”刘晓晨说,他们开发出“种子的奇妙之旅”“四季劳作”等多个趣味研学课程,学生们在这里既能见证种子的成长奇迹,又能体验劳动的乐趣。


  每到果蔬成熟季,衡水各地的采摘园便热闹起来。饶阳的果蔬采摘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周末,不少家长让孩子参加田园主题活动,在果蔬大棚间,亲手采摘新鲜的西红柿、葡萄、黄瓜、草莓等,既能感受丰收的乐趣,又能学到农业知识。


  “我们正在构建‘花开四季、客来全年’的农业产业生态。”衡水市文旅局局长刘叶介绍,通过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配套,衡水的赏花、智慧果蔬经济正从“流量型”向“留量型”转变。


  目前,衡水已打造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1个、乡村旅游景区12家,培育了国家级、省级、市级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33人,2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河北日报记者 马 路 邢 云)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编辑:贾扬阳

来源:河北新闻网
原标题:“链式”生长,衡水果蔬香飘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