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此时,灌溉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武邑县武邑镇抢抓春灌“黄金期”,以“清沟渠、通水系、保春灌”为突破口,组织各村有序开展春季灌溉工作,为夏粮丰收筑牢基础。



3月7日,在武邑镇东徐村田间,种植户杨九生正忙着引水灌溉承包的70余亩麦田。随着潺潺清流涌入,沉睡的冬小麦喝上了第一口返青水。“从3月5日开始浇水,已经浇完40余亩,预计这两天就能浇完。”杨九生说,然而,十天前,村里河渠通水还没有如此顺畅。


武邑镇各村田间沟渠纵横交错,是当地农田排灌的“毛细血管”。但是,许多沟渠被淤泥、杂草堵塞形成“两头通、中间断”的“竹节沟”,导致水流不畅、灌溉效率低下。



保障小麦春季用水是抓好田间管理的重要一环。为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灌溉用水需求,保障春灌生产正常进行,武邑镇抓抢河流水位高的有利优势,引导各村提前谋划引水蓄水,对引水沟渠进行清淤疏浚,开展水系连通大会战,扩大地表水覆盖率。“过去浇一亩地得折腾大半天,现在水直接流到地头,省时又省力!”站在新疏通的沟渠旁,东徐村村民心中算起了一笔账:沟渠畅通后,每亩地灌溉时间缩短,费用大幅下降。


目前,全镇完成堤圈渠、十字河、江河干渠、东风渠、二排支、老盐河的清淤疏浚共计39.97公里,安装扬水泵39台,增加地表水灌溉17170亩,提高灌溉效率15308亩,实现地上水覆盖率88.83%,为今年春灌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将细化措施,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紧盯春灌进度,严守粮食安全底线。”武邑镇镇长金树行说,武邑镇6万亩冬小麦已完成灌溉3万余亩,预计在3月20日之前全部完成浇灌任务。


通讯员:刘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