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平县的大街小巷,流传着一句朴实却温暖的口头禅:“有困难,找双拥!”这里的“双拥”,指的是安平县双拥协会,更确切地说,是一位名叫任英奎的普通农民企业家。他没有穿过一天军装,却将拥军优属融入了生命,成为连接军营与地方的坚实纽带。他本人先后获得“衡水市最美双拥人物”“衡水好人”“衡水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近日,又被选树为2025年度河北省“最美双拥人物”。
植根红土,企业办成“拥军岗”
安平,这片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支部的红色热土,是任英奎的家乡。革命基因如同滹沱河的水,无声浸润着他的成长。从小接受的红色文化熏陶,让任英奎在商海打拼成功后,总想为部队官兵和国防建设做点事情。
走进任英奎的金强拔丝厂,轰鸣的机器旁,36名员工中有11位是退役军人,还有3位残疾人。对他们而言,这里不仅是谋生的工厂,更是温暖的“家”。
“当过兵的人,纪律性强、能吃苦,是厂里的顶梁柱!”任英奎深知,安置好退役军人,就是为国防建设添砖加瓦。他不仅提供岗位,更在厂内营造尊崇军人的氛围。每一位新员工入职,他亲自讲授“国防第一课”,宣讲习近平强军思想,让爱国拥军的种子在车间生根发芽。
为了在全县营造浓厚的爱国拥军氛围,2020年8月,任英奎牵头成立了安平县第一家拥军企业民兵连。2022年,他又将民兵连升级为安平县双拥协会,并担任党支部书记兼会长。他自掏腰包8万元购置桌椅、服装,协调办公场地,搭建起部队与地方沟通的桥梁。
作为安平县人大代表,任英奎被戏称为“军字号代表”,他提出的建议始终围绕着经济发展与提升军人军属荣誉地位展开。他深知,尊崇军人,需要全社会的行动。他率先将自己的企业打造成“拥军门店”,军人军属购买产品享受特别优惠。在他的感召下,安平县数十家餐饮、商超、维修等行业门店纷纷加入,“拥军门店清单”越来越长。退役军人贾珍算了一笔账:“凭退役证,一年下来买东西省了将近5000块!”
心系国防,淬炼应急“尖刀班”
任英奎从小就怀揣着从军报国的梦想,虽未能身着军装,但他始终心系国防,默默为军队建设贡献力量,成为不在编的国防后备力量。
安平县双拥协会成立后,任英奎的“兵”有了更大的舞台。他在企业组建起应急救援队,投入30余万元购置救援车辆、橡皮艇等专业装备,并组织队员进行技能训练。在防汛抗洪演练中,他带领40余名退役军人,驾驶2辆车,承担起巡防值守、封堵决口等关键任务。保定涿州遭遇灾害时,他带领10名志愿者,驾驶3辆车奔赴灾区,参与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他们负责巡逻值守、防疫消杀、垃圾清运等工作,成为应对急难险重任务的重要力量。他还与安平县人武部签署车辆预征预储协议,将自己的越野车无偿用于征兵宣传、应急处突等任务。
任英奎始终把军人和军属放在心上,每逢春节、八一等重要节日,他都会自购慰问品,前往驻地部队和烈军属家中看望。他积极协调医院为伤病残退役军人提供救治,协助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
情系军营,架起从军“连心桥”
双拥协会如同一座绿色桥梁,一头连着军营,一头系着地方青年。任英奎敏锐地意识到,协会成员对部队的深厚情结,正是开展国防教育和征兵宣传的宝贵财富。
任英奎主动担任起征兵宣传员和国防教育宣传员。与此同时,在他的推荐下,安平县人武部与国防教育办公室联合行动,从协会成员中聘任了25名义务征兵宣传员,并对他们进行征兵政策法规培训。他们走进社区、村庄,用亲身经历与适龄青年促膝长谈。“部队是锻炼人的大熔炉……”这些朴实的话语,点燃了许多青年的军旅梦。
大学毕业生甄杰,对参军犹豫不决。任英奎主动上门,分享人生感悟,成了他的“忘年交”,最终打动他并自愿报名。退役军人张洪超得知青年刘振乾因家庭负担在当兵与打工间徘徊,驱车300公里赶到其学校,与他谈心,坚定了刘振乾入伍的决心。三年间,经双拥协会成员做通工作参军入伍的青年有几十名。
善行无界,主动作为显担当
任英奎在长辈的影响下,始终秉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信念,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
2023年冬夜,一通急促的电话打破了办公室的忙碌。电力局的赵建宏在街头隐约听到呼救声,打电话通知任英奎。尽管半信半疑,任英奎还是立即叫上队员驱车前往。寒风中苦寻40多分钟,两人终于在污水井盖下,发现了浸泡在冰冷污水中近3小时、奄奄一息的陕西老人成开和。任英奎毫不犹豫趴在井口,和队员合力将老人救起。面对老人家属泣不成声的感谢,浑身沾满污秽的他,只摆摆手。事后,饥肠辘辘的两人走进一家小吃店,老板听闻救人经过,激动地免了单:“这顿算我的!”
这样的“管闲事”,任英奎做了40多年。从小学时救出邻家被粮囤压住的妇人,到2001年冲入火海救出玩火被困的兄妹俩;从风雪夜救起醉卧水坑的陌生人,到路遇翻车事故救出昏迷司机……至少十几次见义勇为,带动更多人加入善行。
在拥政爱民方面,任英奎更是积极作为。为推动行洪区村庄搬迁工作,他购置价值2万余元的生活用品,与安平县人武部工作人员一同送到村民家中,帮助村民消除顾虑,顺利推进搬迁进程。他还资助了3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为他们提供学习和生活所需,助力他们完成学业。为助力文明乡风建设,他为乡村振兴示范村购置价值2万多元的折叠餐桌、不锈钢保温桶、大锅灶等700余件物品,推动移风易俗。
从一家企业的“拥军岗”,到应急响应的“尖刀班”,再到服务群众的“迷彩绿”,任英奎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双拥”的深刻内涵。他累计捐款近百万元,心脏做过支架手术,脚步却从未停歇。问他为何如此执着?这位安平汉子目光坚定:“我母亲教会我,要对党忠诚,要一心为民。我是党的人,为部队、为军属、为老百姓做事,就是我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