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安平,春光明媚。
在一片广袤的田野上,涌动着一股蓬勃的生机。高耸的风力发电机组在蓝天白云下缓缓转动,巨大的叶片划破天际,发出低沉的呼啸声。这里是国能衡水安平孙遥城15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的现场,一个正在书写绿色能源新篇章的地方。
记者驱车驶入风电场,远远望去,一台台远景EN200-6.2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如同巨人般屹立在田野上。每台机组的轮毂高度达到160米,叶轮直径200米,三片巨大的叶片在风中缓缓旋转,扫风面积高达31416平方米,相当于4.4个标准足球场。当风速达到3米/秒时,这些“绿色巨人”便开始源源不断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项目经理罗世魁站在一台机组下,指着高耸的塔筒介绍道:“这些机组采用了先进的变速变桨调节技术,能够根据风速自动调整叶片角度,最大限度地捕捉风能。”他的语气中透着自豪,因为这些机组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他和团队无数个日夜奋战的成果。
“这个项目去年8月开工建设,11月110kV送出工程全线贯通,12月并网发电,中间经历了无数挑战。”罗世魁回忆道,“在并网前的调试阶段,团队几乎每天都泡在现场,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我们始终坚持施工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的原则,特别是在并网前的调试阶段,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确保首批机组一次性并网成功。”
风电项目控制室是整个风电场的“大脑”。在这里,技术人员正紧盯着屏幕,数据不断跳动,风速、功率、电压等参数一目了然。每一台风机的运行状态都在这里实时监控,确保它们能够高效、稳定地发电。
“这个项目不仅是我们公司推进新能源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步。”国能河北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力伟介绍,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平均上网电量35130.57万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相当于年节约标煤量为10.56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8.95万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风电场的一角,记者遇到了正在巡检的项目副经理张志磊。他从项目开工就来到这里,见证了风机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每周我都要和技术人员一起巡检设备,确保每一台风机都能正常运行。虽然工作很辛苦,但看到这些风机转起来,心里特别有成就感。自己参与的项目能为社会带来清洁能源,一切付出都值得。”他微笑着说。
风电场上,24台风机已经矗立,而在不远处的规划图上,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风机拔地而起。项目总装机容量150兆瓦,新建一座110千伏升压站,配套建设15兆瓦/30兆瓦时储能系统,未来这里将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国能衡水安平孙遥城15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为衡水市重点新能源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安平县委、县政府牵头,县级各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全方位保驾护航,从开工建设到首台风机吊装完成,再到机组并网发电,仅仅5个月时间,处处体现着“安平速度”。
离开风电场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巨大的风机叶片上,仿佛为这片田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风起安平,不仅带来了清洁能源,更点亮了未来的绿色梦想。风电场上的“绿色巨人”正以坚定的步伐,推动着京津冀地区的新能源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