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街边绿化带里种的‘包菜’吗?这还能养得这么好看呀。”12月20日下午,市民张女士在市区中华大街的口袋公园华育园赏花时,看到一片特殊的“包菜”,就像养成老桩的多肉植物一样,枝干粗壮,花头硕大,远看像一朵朵牡丹花,不仅大感新奇。



这片特殊的“包菜”位于华育园的东北角,不少来华育园健身、游玩的市民都被其吸引驻足。据衡水市园林中心管护中心绿化三队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他们种植的冬季时令花卉——羽衣甘蓝。羽衣甘蓝和包菜是“近亲”,都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羽衣甘蓝学名“叶牡丹”,叶色艳丽,花期较长,耐寒性强,能耐 -5 ℃的长期低温和 -10 ℃以内的短时间低温,且对土壤条件要求低,是北方城市冬季花景布置的“当家花旦”。




“羽衣甘蓝是两年生的植物,种在街边几乎是一年一换。为节约时令花卉采购资金,我们从去年开始研究羽衣甘蓝的多年生繁育技术。”市园林中心工作人员张素琴告诉记者。



去年11月份,绿化三队在华育园种植羽衣甘蓝250平方米。“我们正常养护到今年春季抽花穗,期间,羽衣甘蓝的植株会拔高,在此时及时将花穗剪除,保留茎杆部分,这时候茎杆上会爆出许多新生小芽,看需求保留小芽,调整植株体型。”张素琴说。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养护,目前,绝大部分植株已长出多个分枝,长成老桩后的羽衣甘蓝,茎杆高低错落,苍劲有力,形态优美,一改作为草花时的华丽丰腴感,有种更加古朴的美。老桩的羽衣甘蓝在形态上很像多肉里的“黑法师”,夏天的时候叶片会比较翠绿,冬天的时候叶心由内向外变成紫红色。十几厘米大的花头,远看就像一朵朵紫瓣的牡丹,它学名“叶牡丹”也是由此而来。


市园林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还将尝试创新羽衣甘蓝的老桩盆景造型。后续将在其他街区逐步进行技术推广应用,并积极探索其他苗木的自繁自育技术,最大程度节约资金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街道、公园绿化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