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联排别墅”式鱼池整齐有序,舌鳎悠哉地伏在池底,再看它们的邻居,精神抖擞的海马们住在“独栋别墅”式鱼池里。
走进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智慧渔业产业园,在宽敞明亮的养殖车间,记者见识到了小海鲜们如此“有排面”的居住环境。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智慧渔业产业园内三层立体式跑道鱼池。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徐倩 摄
“这是上下三层的立体式跑道鱼池,因为舌鳎的习性是伏在池底,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养殖空间得到优化,配上海水循环设备还大大提升了水质。”产业园负责人唐金辉介绍。
如果说,独特的鱼池造型算是这里研发的“小心机”,配套的海水循环设备则是他们下的“大功夫”。
“池子里的海水是循环的,水温是恒定的,水质是经过物理过滤和微生物净化的,尾水是能进一步固液分离的——固体成了沙蚕、海蚯蚓的饲料,液体经过处理重新流回养殖池循环利用。”唐金辉详细地介绍着养鱼用上海水循环设备的效果。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关联海水循环系统的滚筒微滤机、蛋白质分离器、生化罐等大型机械设备也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智慧渔业产业园技术员在检查海水循环设备。产业园 供图
唐金辉回忆说,以前的外塘海水养殖是“大换水”模式,池里的水脏了得排出去,再灌入新的海水,水温一热一冷,鱼虾爱生病,品质难免受影响。更关键的是,排出的废水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现在问题一一解决,综合算下来,每亩能增效10倍以上。
绿色生态化养殖的效果看得见,效益收得着。这背后,是企业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持续利用创新技术改造提升养殖业向智慧化转型的功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提到,“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指出,“要着重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技术员在检查海马生长情况。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智慧渔业产业园 供图
在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智慧渔业产业园中,在海水循环的一进一出间,30多万尾海马实现了智慧养殖,海水循环利用率达到了90%。以前2000平方米的养殖车间,得4个人不间断巡视,现在1个人就够。
唐金辉说,其实,在这里养殖是次要,在养殖的实践中探索技术创新才是他们的目标。这套融入产业园自主创新的海水循环设备,在40多项技术专利加持下,已然成了鱼儿的“全屋智能家居”。
“这样的智能化,还得感谢我们这个最强‘大脑’——智慧渔业物联网管理平台。养殖各个环节联网,手机上能随时查看监测情况,有异常时,平台会自动发来报警电话,我们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解决基础问题。”产业园设备工程师李付斌边向记者介绍,边点开手机演示起来。
技术员在调试海水循环设备。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智慧渔业产业园 供图
一头绿色环保,一头提质增效,创新技术有了成效,受益者自然越来越多。唐金辉介绍,产业园采用“合作社+养殖户”的经营模式,为养殖户提供场地、设备、技术、水产品销售等服务,致力于打造现代化渔业养殖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系统化的要求和指引。我们作为智慧渔业产业示范基地,一直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推进新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研发,实现养殖过程智能化、养殖产品绿色化,引领更多养殖户升级养殖模式,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唐金辉说。
产业园展厅里展示着智能化的海水循环技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邢丁 摄
地处渤海之滨的唐山,海域辽阔,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渔业养殖户们纷纷念起“环保经”,持续探索从粗放型养殖向绿色化、智慧化转型之路。如今,像海港经济开发区这样的绿色、智慧先进渔业技术,在唐山乐亭、丰南、曹妃甸等地也已经推行,技术创新让“靠海吃海”越来越“慧”。
来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