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由于气候干燥、寒冷,我们的皮肤就会减少油脂的分泌,从而造成了皮肤干燥的问题。对于老人来说,皮肤的新陈代谢不如年轻人,各方面的身体机能都会下降,皮肤干燥也就更加明显,进而造成脱皮、瘙痒等问题,严重时如百爪挠心、焦躁不安、彻夜难眠。这个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需要儿女们引起足够重视。”衡水四院皮肤科主任梁红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外至内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大部分,表皮又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及基底层。正常情况下,角质层的含水量应该在10%左右,如果低于这个水平,皮肤就会出现问题。一到冬季,我们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加之新陈代谢减慢,角质层水分减少,皮肤的保护功能受损,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变得敏感,进而产生瘙痒等不适感觉。


进入初春,衡水四院皮肤科门诊皮肤瘙痒的就诊患者增多。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老年人瘙痒程度更强,多出现在下肢、臀部,有的人则是全身瘙痒。常常是阵发性的,夜间会加重,严重的人持续性瘙痒。


“这其实是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它是一种没有原发性的皮肤损害,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看不到皮肤上会有像丘疹、红斑等等的皮损,这也是它与一般皮肤病的区别。当然,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也会有抓痕或者血痂,这属于继发性的表现,是瘙痒抓挠所致。”


然而,生活中很多老年朋友都表示,岁数大了,皮肤瘙痒是年老的一个表现,不到痒得厉害、痒到受不了的程度,也没必要去医院。


梁红宁说,其实这是观念上的错误,还有一些错误也是明显不正确的。


比如滥用药物。不少人在皮肤发生瘙痒时,为省事或省钱,往往自行到药店选购外用药,殊不知瘙痒性疾病不都是过敏性疾病,瘙痒发生的原因及部位不同,用药是有区别的。部分人感觉皮肤瘙痒难忍,自购外用药或口服药,在没有正规医院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选用药物多为抗组胺口服药、激素类外用制剂,轻者于病情无益,重者会形成依赖,导致皮肤瘙痒的加重。


搔抓过度。搔抓是止痒的最方便的方法,多数瘙痒性皮肤病在搔抓过程中能减轻症状,甚至得过度搔抓、血水滋溢,方觉解痒。但是对老年顽固性皮肤瘙痒,反复搔抓的结果,就造成明显的皮肤损伤,如皮肤抓破、出血、结痂、化脓感染等,长久皮肤发生苔藓化,使疾病更复杂化,治疗也变得困难了。因为机械刺激后,皮肤表皮细胞会增生,变厚,抵抗更强的刺激。搔抓的结果又使皮肤越来越厚,形成愈抓愈痒、愈痒愈抓的恶性循环。


热水烫洗。一些人认为皮肤瘙痒是因为皮肤不清洁,或皮肤生虫,所以干脆多洗澡,再加上碱性很强的浴皂或药皂,每次洗浴时间都很长。其次用很烫的水洗患处皮肤,感觉很舒服,而且暂时止痒了,殊不知洗浴过度,尤其是热水烫洗,会把皮肤表面具有护肤作用的脂膜去除,缺少脂膜保护的皮肤,容易发生干裂,暴露的神经末梢可能受到温度的变化和衣服纤维刺激、微生物感染等。而且较热的水作用于皮肤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长久热水烫洗会使得血管舒缩功能异常,从而引起中老年的皮肤瘙痒症状加重。


对于如何远离皮肤瘙痒,梁红宁表示,首先要适当皮肤护理,外涂些润肤霜。用含蜂蜜、维生素E、珍珠、人参、黄芪、当归的润肤霜。注意皮肤的清洁,毛巾要经常清洗并且在太阳下晾晒,以防细菌的滋生。其次,衣服宜宽大、松软、舒适,避免摩擦。内衣选用棉织品或丝织品,不要穿毛织品。再有,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应注意减少洗澡次数,一般平均每周1-2次为宜;水温应保持在35℃~37℃为宜;洗澡时不要过度搓洗皮肤,不要用碱性肥皂。忌食辛辣发物及易致敏的物品,如酒类、辣椒、贝类食物。饮食中,要适度补充脂肪。最后,对于皮肤瘙痒要积极寻找病因,去除诱发因素。比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胆疾患、代谢障碍、过敏性疾病、习惯性便秘、肾功能不全等病的皮肤症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