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大家的认知里,与口服药相比,静脉输液更方便、见效更快。殊不知,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治疗方式,对身体有很多的危害。
近日,杭州卫健委发布提醒:不建议一生病就输液。
什么是静脉输液?
比口服效果好吗?
人使用药物主要有3种方法: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而我们常说的输液就属于静脉注射。
静脉输液是指患者通过静脉给予液体或注射性药物,改善微循环、预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的目的,通常在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或肌肉或皮下注射药物得到有效治疗时才选用的给药方式。
由于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和口服、舌下含服、肛门灌肠、皮下或肌肉注射、雾化吸入等用药方式相比,静脉输液药物利用率更高,或者起效速度更快。
但正是因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跳过了药物吸收过程,省去了人体识别外来物质的免疫环节,从而更易引发药物不良事件。也正是因为起效快,导致很多人有点病痛就输液,甚至身体没病也要输液“补一补”。
滥用静脉输液的危害严重并长远。除了危及生命的药物过敏反应之外,常见的输液反应有热原反应、静脉炎、空气栓塞、微粒栓塞、渗漏性损伤、急性心衰、感染等。一生病就输液,无异于慢性自杀。
此外,过度的静脉输液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注意!这53种疾病
不需要输液
作为一项重要的医改举措,多地已经控制或取消了医院成人门诊输液治疗。一些情况如病毒性感冒、水痘、细菌所致上呼吸道感染、轻症腹泻等疾病都无需输液,选择口服相应的治疗药物即可痊愈,安全又有效。以下53种疾病无需静脉输液治疗。
内科慢性病建议长期规律性口服药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外科能简单治疗,不静脉注射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儿科根据患儿情况决定是否输液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妇科抗生素可能破坏“微生态环境”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规范输液,安全用药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如身体不适,是否输液请谨听医生安排。
编辑:刘燕
来源:人民网原标题:一生病就输液?这些疾病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