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起照片。(资料图)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供图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单方面撕毁和平协议,悍然发动内战。1947年6月,伯父所在部队遵照朱总司令的指令,向兴济镇发起进攻。
兴济镇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北郊,是津浦铁路和水路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国民党反动派派重兵把守。兴济镇三面环湖沼,西面临卫运河,只有西北面地形开阔。兴济镇周围还有4米高的土围墙,上面有三层碉堡,墙腰有射击孔,墙外有3米深的水壕,还有地堡、铁丝网等障碍物。
通令嘉奖证书。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供图
伯父是三营八连指导员,担负的任务是炸毁敌人的地堡和土围墙上的敌碉堡,破坏铁丝网,为大部队入镇打开通道。战斗打响后,在炮火掩护下,伯父带领八连突击队,冒着敌人的炮火,迂回前进,破坏铁丝网,炸毁地堡,顺利攻到土围墙下。这时围墙上的碉堡突然疯狂扫射,伯父左胳膊受伤,八连进攻受阻,不能前进。旅团领导非常着急,并亲自到坑壕查看,命令伯父不惜一切代价炸掉碉堡。伯父挎着受伤的胳膊,对突击队战士喊:“让我们发扬敢打硬仗的作风,响应上级号召,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八连没有熊兵软蛋,跟我上,炸毁敌碉堡!”伯父带领突击队,又一次冒着枪林弹雨冲上去,几声巨响,敌人的碉堡土崩瓦解。
一颗信号弹照亮天空,进攻部队随即攻入镇内。伯父也率队与敌人展开巷战,逐街逐巷消灭顽敌。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打死打伤敌人120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兴济镇解放了,运河两岸人民欢欣鼓舞,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兴济战役后,经过休整,伯父又随部队参加了清风店战役,为解放石家庄创造了条件。
“火线立功”纯柏木牌匾。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供图
兴济战役后,参战部队进行了总结表彰,鉴于伯父在战斗中表现勇敢,指挥得当,轻伤不下火线,圆满完成了任务,特通令嘉奖。由司令员陈正湘、政委胡耀邦、副司令员曾思玉、政治主任李昌和政治副主任方国华签发的嘉奖奖状颁发给伯父。部队还通过安平县各机团给伯父家赠送高80厘米、长195厘米、厚15厘米,上面刻有“火线立功”四个大字的纯柏木牌匾一块,牌匾颁发日期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七日,落款为晋察冀军区、安平县各机团赠。这块牌匾现存放在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内,经鉴定此匾属于战时珍贵实物资料,被定为馆藏二级保护文物。
作者:刘晓典
来源:安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