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斌副教授向滨湖新区捐赠的鱼类标本    高艳争 摄


捐赠的昆虫标本  高艳争 摄


近日,衡水湖畔,园博园科普展厅的展桌上,24个大大小小的玻璃器皿由高到低整齐列成一排,器皿内是不同种类的鱼类和两栖类的标本,其外部形态特征保存完好,看上去栩栩如生;旁边是多个玻璃方盒,里面存放的是各种昆虫标本:振翅欲飞的蝴蝶、惟妙惟肖的螳螂及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小虫。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石建斌副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对衡水湖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将制作的生物标本无偿捐赠给滨湖新区管委会。


令人兴奋的是,经过长达两年的考察监测,石建斌及其团队取得的《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调查报告》显示:衡水湖的鸟类、鱼类、昆虫类、两栖类等种类新增231个物种新记录,其中33种昆虫为河北省首次发现,刷新了河北省记载所发现昆虫种类的记录。


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生物学院的石建斌,目前是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还担任着中国动物学会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国际动物行为学学会会员等职务,一直致力于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生态、保护和管理、退化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政策等课题研究。2020年,受滨湖新区邀请,他和他的团队正式对衡水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实地监测考察。


斑头雁在衡水湖停歇饮水  张余广 供图


监测期间,天微微亮,石建斌与伙伴们已经在湖畔寻找最佳观测点安营扎寨,长衣长裤大背包、高倍望远镜、记录仪和防蚊虫叮咬的药膏,是他们的基础装备。为了不惊扰鸟类,他们常常在草棵子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衣服湿透,腿脚酸麻,但每监测到一种新的鸟类,全身的不适立刻一扫而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有一次,石建斌偶然发现,一对灰褐色的水鸟在湖边饮水,白色的头顶有两道黑色带斑。“斑头雁吗?”他下意识地喃喃自语。这极有可能是衡水湖发现的又一个新的鸟类物种。经过考察,他的想法得到印证:正是斑头雁,隶属于雁形目、鸭科,是中型雁类,体长62-85厘米,体重2-3千克;通体大都灰褐色,头和颈侧白色,头顶有二道黑色带斑,在白色头上极为醒目;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季节,均成群活动。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茎、青草和豆科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贝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本次发现的这对斑头雁为迁徙途中在衡水湖停歇栖息,一般不常见。


两年来细致入微的观测记录,让《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调查报告》的数据非常详实。至此,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续首次监测到遗鸥、斑头雁、斑尾塍鹬等鸟类9种,条斑赤蜻、蓝额疏脉蜻、鸟嘴壶夜蛾、锈斑隆脊叶蝉等昆虫222种,其中33种为河北省昆虫新记录。至此,衡水湖鸟类增加到332种,昆虫757种,标志着衡水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石建斌说:“衡水湖作为京津冀地区的著名湿地,我本人很早就知道。第一次来衡水湖是在2008年,当时我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的一名老师,带本科生来衡水市环保局实习,其中的一个实习内容就是认识、了解衡水湖湿地的动植物特点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等。从那以后,我多次带学生或单独来衡水湖。我们学校其他老师也在衡水湖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主要关于水生态等方面的,对衡水湖湿地有了更多的了解。两年前,衡水湖保护区管委会计划开展生物多样性全面调查,正好利用机会,我们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开始对衡水湖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开始考察。”


石建斌副教授(前一)正在衡水湖畔对鸟类进行监测  张余广 摄


通过两年来的实地考察,他总结衡水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尤其是鸟类的物种丰富、数量多;重点保护鸟类物种多。近年来衡水湖湿地记录到的主要类群如鸟类、鱼类和昆虫等物种数有所增加,其原因除了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如一些鸟类分布范围的变化);调查监测的频度、范围和力度的加强;衡水湖引水带来的新的鱼类物种等,最重要的是在当地政府的科学治理下,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不断加以改善带来的可喜变化。他建议滨湖新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禁渔措施、加强对垂钓活动的管理;合理配置增殖放流的鱼种及其数量的比例等。营造和恢复适合鸟类的栖息场所,尤其是衡水湖的明显物种青头潜鸭的生活环境;减少人为干扰等。对于昆虫,加强对园林绿化和农业害虫的预防和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和杀虫剂等。当了解到滨湖新区正在积极开展孩子们科普教育的研学活动时,他还精心制作了一批衡水湖的鱼类、昆虫类的标本,捐赠给滨湖新区管委会,希望这份“礼物”能让衡水的孩子们扩充生物知识方面的认知,开阔眼界,对家乡的衡水湖多一分了解,多一分热爱。


滨湖新区的一位负责人说:“这次衡水湖新增231个物种新记录,对衡水湖湿地生态保护工作来说是一个大的鼓舞和促动。近年来,衡水市坚持生态保护和修复为主,统筹推进衡水湖区村庄搬迁、环境整治、生态补水、湿地修复、环湖绿化等工程,逐渐恢复衡水湖自然生境,完善衡水湖生态系统生物链,科学推进衡水湖湿地系统保护与恢复,如今,衡水湖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大气负氧离子含量达4600个/立方厘米。今后,我们将根据专家建议,持续做好衡水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大对衡水湖生物的保护力度,为衡水湖的鸟类等生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让更多的候鸟来到衡水湖停歇、繁殖、越冬。同时,衷心感谢对石建斌副教授对我们的生物标本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