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节假日,越忙!真不好意思,您再等会儿。”“五一”假期,记者来到桃城区中华街道办电业社区,体验了一次总被“喊卡”的采访。返衡人员登记报备、准备核酸检测物资、解决老旧小区改造突发难题……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居民一位接着一位,“80后”社区书记姜杰忙起来,说话说到“忘词”,脑子“断片”。


“这是没打新冠疫苗的名单,一定要联系上本人,问清原因。”


“对了,别忘了准备消毒喷壶,做核酸的时候用。”


“一米线的事必须盯死,喇叭里要不断提醒着……”


 “家属院里居家隔离的人员,勤去看着点。”


  “我还想说啥来着,忘了”


……


4月30日,记者如约到达社区,一看现场情况,就“知趣”地闪到一边,等着社区书记姜杰交待完所有工作。



电业社区一共4个在岗工作人员,姜杰已经不记得自己啥时候歇过班了。“最近的一个假期,应该是来社区上班前吧。”他呵呵一笑,有无奈,但更多的是习惯。


目前,电业社区有居家隔离人员110人,一人一档,每天报备,单这一项工作就非常繁琐。加之,“五一”期间,欲返衡居民增多,每天到社区咨询或给姜杰打电话的人不计其数。“我的电话24小时开机,半宿还接呢。”


“我们辖区有34个小区,6800多人,万一开展全员核酸,必须做好万全准备。”姜杰说,全辖区分布着6个点位,他早已协调好志愿者、区直部门派驻人员、医护人员、楼院长等多方力量,成立了采集组、运送组、消毒组等全方位的保障力量。为确保全员核酸通知到每一个人,姜杰和同事们为每个小区的每栋楼都组建了微信群,共100多个,工作量可想而知。


“姜书记,我儿子想从沈阳回来……”采访中,一位老大爷进门,询问返衡政策和居家隔离要求。姜杰一番解释后老大爷还是不甚明白,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姜杰接过来又反复说明。最后,姜杰亲手把自己的微信添加到老大爷手机上,方便随时联系。


如此这般,采访被多次到访的居民和电话中断。“咱们刚聊到哪儿了?”姜杰感觉脑子“断片”。


疫情防控,只是社区工作的冰山一角。目前,电业社区有6个小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之列。“每个小区的居民大会不知开了多少次,拆违建的时候最考验人,还有改造中的突发事、意外事一个接着一个。”为了让老旧小区改造改到居民的心坎里,姜杰带领同事们挨家挨户敲门走访,“白天家里没人,我们就晚上入户。只有摸得清清楚楚,干工作心里才有谱。”


另外,常态化的社区工作也十分庞杂。开各种证明、每季度给120位老人高龄认证、公租房廉租房申请……每项工作都牵着民生,一项也马虎不得。


用披星戴月形容姜杰的工作状态并不为过。他每天不到7时坐在办公桌前,下午下班开始开会,凌晨回家是家常便饭。“今儿早起4点多就起来了,中午在车上眯了不到十分钟,就有电话打进来,晚上还不知道要忙到几点。媳妇常说我心里没家,不管孩子,可我只能顾大家这一头儿。”姜杰笑着说,他是一名退伍军人,身体底子好,扛得住。社区工作虽然繁杂,但他却在其中品出了温暖、快乐、动人的味道。


“姜书记,有电话找您……”顾不上煽情,来不及道别,姜杰忙着打电话,记者静默挥手以示再见。


记者手记:


虽然这次采访总被电话和不时到访的居民打断,但记者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采访。因为我们用新闻视角,见证和记录了疫情防控下,一个普通社区书记和同事们真实而动人的常态。


相信,在疫情防控的当下,还有很多基层工作人员都是这样的工作状态,他们满负荷,超负荷地默默为城市做贡献。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可敬可爱的社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