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家峪,在白鹿泉乡,抱犊寨北山脚下,距石门车程约一小时。临近,有门楼架于道,过门楼,即村庄。先一戏台入目,背山面村。再村史馆。看见“老母阁”石拱门。阁前额,“老母阁”三字,红底描黄,颇鲜明。阁后额,掩映在古杨树里,“瑞霭峰岚”,应是出自获鹿八景里的“抱犊晴岚”。阁后有二碑,一为乾隆十五年建阁碑记,一为光绪三十年修楼台碑记,字迹挺秀。另有咸丰七年补修观音庙碑序,未见碑。两棵百年老杨树,左右立于阁后。有庙,不起眼,供像一尊。


沿街巷行,先是登峰路,到尽头,返。走老峪阁街,到村口,又往最北街。在老峪阁街逢一老乡,攀谈之下,受教颇多。老乡说,脚下的石头路翻铺过,2016年建设美丽新乡村,村子里水电改造,惟一段2米来长的坡路未动,仍原貌,那石头都磨亮了。又说,年轻人不懂,“窑脑顶”垴被误叫成“阳脑顶”(回来上网查,看到“阳脑顶农舍”,方悟老乡所言。又判断,“脑”字可能是“垴”),语气里甚不满,连带着为我不能准确理解他方言里的“窑脑顶”在哪儿,情急下索性带路指示。还有,路边中凹的圆石盘,是舂谷米皮子用的。外墙的拱形砌砖不是窗,是为省料,拱门内最后砌些剩下的料。墙转角上锈迹斑斑的标牌,是建设新乡村时钉下的。村子里有二百来人,白天见不着人,过大年的时候就都回来了,车都停满。老乡的儿子在杭州,开着一个店。全村是一个老祖宗,乾隆年从井陉的金柱岭迁来。


谷家峪有香椿,紫油椿,品种好,曾是贡品。最北街的两棵老椿树,在一废院内,一百多年树龄,挂着二维码。


登峰路是新街,水泥路面,老峪阁街是老街,石砌路面。老街宅院,全荒弃着,草木兀自繁茂。有窄巷,断壁残垣,椿树杂然,老祖宗搬迁来,就是先在这里搭墙垒院,开始生活的。


老院多木门,也见三两处竹、木栅栏。


村中贯一沟谷,无水。


一老伯随牛车行,车上载满下地的薯秧,入门楼,向村里去。返时,又见老伯,坐空牛车,向村外去。


老母阁前的路旁有一屋,半没地下。墙上贴着一纸介绍,称“官厦”,附光绪三十二年碑文,名《正定府怀鹿县谷家峪□□碑记》,略破损。“□厦庇之设,原于演戏之时,□为妥神明蔽风雨之所,故于□台成后,乡众公议,复修此厦,□会中公钱,或好善募施,鸠工饬材,不日成之。虽曰人力,抑亦神灵默为之祐也。因勒石,以垂永不朽云”。无碑,横陈数块石基、石条。“官厦”一词,向未闻也。


老峪阁街10号,大门外墙存画,一松,一梅,相对而立,笔触清隽,旁有字,不能辨。


识得老先生谷天珠,特记。


天珠老人住村口左手第一家,尚未过老母阁拱门。初见门前一丛鲜红西番莲,甚有生机,继见门联,联两副,一副木,一副纸。木联云,“斯门雅字邀朋远,宝地仁心润世安”,横“畊读苑”,黑底金字。纸联云,“斯门避风养瑞气,居人安闲修心康”,横“抱犊对门”。门右墙,挂一《古门记实》,有“此门有二百多年历史”一句,末诗一首,“斯门虽陋筑造坚,历经沧桑二百年。迎送几代人来去,默对抱犊自悲欢。实而不华街旁踞,不惧世人笑寒酸。敬请观者拍个照,发段视频网上传”,署“山乡之子谷天珠”。甚觉“抱犊对门”有意味。乃敲半敞门,入院。廊前一老人正顾自拾掇,询“谷天珠”,答“我就是”。问《古门记实》,回“是我写”。有讶。“敬请观者拍个照,发段视频网上传”者,竟85老人也。老伴儿闻声出,出凳邀坐。时正午,阳光暖,与俩老聊。赞天珠老人联、诗,不想老人即欲赠书。又邀入室。壁上悬大框照片,正壁三副书法。默览一遍,越发感觉老人经历不俗。老人默然,仅示书,言,“此为小说,内中有描述”。又聊半时有余,携老人赠书告别。与俩老约,再来专吃饭聊天。


天珠老人有诗名,号“鹿泉三老”之一者也。


谷家峪的定位是“山乡民俗度假区”,落实下这个目标,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老峪阁街北行的那条街,没看到街名,应是民宿区,目前的状况,废弃的宅院相连,挂着的民宿牌子,也就三两块,远没到“区”的规模。有两处施工,一处在村里,一处在这条街尽头,不是改造,是新建筑。


香椿也是谷家峪的特色。如果不住宿,石头巷子也就走一趟。小半天里,村子寂静得很。但天珠老两口说,春天来吧,春天有香椿节,来好些人,热闹。刘绍本老师曾在他家里,朗诵诗人刘章为他即兴写的诗。


午后二时归,同行申山、娟,肠皆辘辘。


作者:李君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