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半百的张梦君是地道的农家出身,没啥学历,也没有正式工作,单凭“面塑”这一手绝活儿,打开了通往艺术的大门,踏上了特立独行的追梦之路。40年来,她不断把面塑这门手艺发扬光大,让小小面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近日,记者有幸拜访了这位“土得掉渣”的手艺人。走进张梦君的家,如同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小猫、小狗、小鸭、狮子、老虎、大公鸡……一个个惟妙惟肖、精巧玲珑的面塑精灵,既不失传统古朴的造型本色,又具有新颖奇特的夸张技法,哪怕只有手指肚大小,也颇有耐人寻味的神韵和情趣。







这些艺术生灵的主人张梦君也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干净的眸子、朴实的笑容,让所有见到她的人感觉亲切和宁静。她没有城里人时髦的服装,没有白皙的皮肤,只有一双略显粗糙的劳动者的巧手,却像魔术师一样,把不同颜色的粘土在手里揉、搓、捏,分分钟就赋予它们生命的灵动。


“俺们老家婚丧嫁娶都要蒸花糕,很小的时候常常跟在大人身后去攒忙,那些小动物造型太让人着迷了,弄得我心里痒痒的,老想一试身手,但大人们不准靠前。怎么办?就趁着家长不备也做一个偷偷地放进蒸锅里,然后躲在一边等着自己的作品出炉。”出生在饶阳县东刘庄的张梦君,回忆起童年趣事,绽放出孩童般灿烂的笑脸。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梦君对面塑的痴迷有增无减。17岁那年,她有幸到县里参加了书画培训班,回村后,善于动脑筋的她把学到的绘画知识融到自己的面塑制作中,作品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在造型上,她着重突出动物的头部,采用夸张变型法,使作品主次分明,充满了美感和生气;在用色的表现特点上,用单色塑造出形体后,再敷以鲜艳的彩色突出形体和重点,使作品生动新鲜、别具一格。


从一个默默的观赏者,变成一个实打实的操作者,张梦君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名气也越来越大,村里谁家办喜事,都来请她做面塑,她总是有求必应。慢慢地,三乡五里也都知道东刘庄有个“巧姑娘”张梦君,听到别人赞扬,她感到十分自豪。


之后,张梦君从农村老家来到衡水市区,天宽地阔,鸟飞鱼翔,她在艺术上的发展空间更大了。而她的到来,也使面塑艺术成为衡水艺术的一个枝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给了她许多支持和帮助,她还先后成为衡水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1995年,在市妇联引荐下,她的大型面塑作品《百鸟朝凤》被送往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上展示,并被全国妇联收藏。



从一个捏面团的农村姑娘,到人人称赞的非遗手艺人,张梦君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广,艺术触角也从国内延伸到国外。2011年,她赴法国参展,并荣获“法中文化友好使者”勋章;2014年,她赴美国参加了美国艺术邀请展和国际学生艺术节,并为当地大学生作教学演讲。此外,她还先后多次赴德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参加艺术展或文化交流活动。


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2019年,桃城面塑入选衡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梦君成为这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不止这些,她还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家,许多艺术经纪公司频频邀她赴外交流创作,地方政府和艺术机构多次为她举办个展……面塑成就了张梦君,张梦君也让这一传统艺术大放异彩。


风风雨雨40年,张梦君经历了人生的生死离别,经历了生活中的情感波澜,但从未停止过对艺术和梦想的追求。她锲而不舍地创作,艺术的劳作成为她重要的生活内容,也成为她慰藉心灵的支撑。她在生活中寻找灵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创作中,用作品讴歌时代、赞美生活,颂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使作品也有了思想和灵魂。她说,自己对作品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常常梦见她捏的小动物们张口说话,和她一起聊天。她希望面塑这门指尖上的老手艺,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


进校园、教手艺、办展览……如今年过半百的张梦君,依然坚定地走在传承非遗的道路上,致力于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心中有梦的人们,做一名坚定的“守艺人”,为衡水文化续写传奇……

                           

记者:金莉莉

摄影: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