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水市认真落实国家、省医改决策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强化四医联动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加快推进医药、医价、医保、医疗联动改革。衡水市结合实际加快构建高效有力的医改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以降药价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医药、医价、医保、医疗联动改革。持续推进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及时完成国家组织各批次带量采购续约工作,加大力度推进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使用。严格中选药品的质量监管,完善药品使用的考核办法,畅通集采药品进入医院的渠道,加强价格和供应异常变动监测预警,避免药品短缺断供。建立实施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在监管、医疗、医保等领域的衔接应用。加快推动医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协调联动,建立健全灵敏有度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完善基层机构医保政策,引导恢复期和康复期患者到基层就诊。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进职工医保市级统筹,加快推进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将门诊费用纳入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完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协议管理,做好定点医药机构纳入工作,积极推进“掌上办”“网上办”等便民服务。扩大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医疗机构覆盖范围,积极参与国家组织的门诊慢性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做好跨统筹地区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持续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推动公立医院加强运营管理,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能。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衡水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支持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等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单个执业点)规模基础上,探索“一院多区”发展模式,实行一体化运营、同质化管理。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推动市、县、乡、村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均衡发挥作用,构建网格化、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强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统筹管理,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康复、长期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服务,年底前,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所康复医疗中心。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强化网格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推动衡水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各县域医共体等医联体实质性运作,完善运行管理机制,落实医保总额付费、结余留用政策,加强绩效考核和效益评价。引导医联体更加注重疾病预防、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实施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行政区划全覆盖。落实乡村医生待遇,规范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采取灵活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周期。巩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成果,药品品种保持一致,补齐发热诊室(筛查门诊)、院前急救与转运等短板。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鼓励市中医医院积极申报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实施名医堂工程等,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政策,深化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提升衡水中医药服务水平。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衡水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十个常态化”30项举措的部署要求,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早期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研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查检测、应急处置等能力。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提升重大公共卫生应急和防控能力。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和实验室建设。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衡水行动,加快推进实施15个专项行动,指导枣强县、安平县开展健康中国·河北行动示范县创建活动。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不断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水平。按照省安排,适时启动县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中心建设试点。加强艾滋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超重肥胖防控。组织实施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大农村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组织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活动。建立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严厉打击“保健品”仿冒混淆、虚假宣传行为。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力争建成省级卫生县城1个。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强化县级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完善妇幼保健机构内部管理,提供防治结合的医疗保健服务。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督导评价等职能。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提升职业病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康复能力。大力培养医防融合人才,加强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


统筹推进相关重点改革。衡水市动态调整市级短缺药品清单和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加强儿童用药供应保障。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在招标采购、临床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新药研发,促进新产品、新技术和已有产能对接。制订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促进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药。优化医疗机构用药结构,推进医联体内部基本药物的用药衔接。继续实施智慧医疗体系培育工程,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及时上传医疗信息,逐步实现覆盖市域内的信息互认。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探索可穿戴设备、大型医疗设备等物联网技术的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持续推进医学影像云、“5G+院前急救”项目建设。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推进三级医院设立多学科诊疗门诊,完善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推动三级医院全面开展日间手术,提高日间手术占比。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提供预约服务,医联体牵头医院优先向基层医疗机构预留号源。合理保留传统服务方式,切实解决老年人等有特殊需求群体运用智能技术的实际困难。优化医疗机构线上线下支付流程,加强与医保、商保、银联、第三方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多种结算模式。大力推进全科医生等紧缺人才培养,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拓宽乡村医生准入途径,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机制,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行医疗卫生行业“互联网+监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监管结果公开和责任追究。及时发现原料药领域垄断协议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扎实开展“基金监管能力提升年”活动,推进医保基金监管“常态化、制度化、精细化”。深入开展定点医疗机构欺诈骗保问题排查整治。


作者:房贞、桑广浩